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136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92.
在50年代,对于反应堆棒束周围的速度分布与湍流强度分布就有人进行过试验研究,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借助于传统的探头,其探头对流场往往会造成剧烈的扰动。本文介绍了用作者研制成的具有高分辨率的偏振差动式激光测速仪(简称 PLDV)测量压水热核反应堆中棒束间的平均速度场分布、湍流强度、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的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平行于棒束轴向棒束间流动参数,其测量结果是准确、合理的,测量系统可靠,其试验方法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3.
10~(10)焦耳级激光系统电控装置,系由50kV高电压、大电流、强脉冲与高敏感度易受干扰的电路组成。因此,应有特殊的工艺设计。文章介绍了高压电路工艺设计、地线与电缆屏蔽体的接电方式等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4.
在航天器中传输低频交流信号时,由于传输电缆分布电容的存在,若电缆参数选用不当,经常会导致信号产生较大的衰减。文章分析了分布电容对交流信号传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使用双绞线传输低频交流信号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电缆对低频交流信号的衰减。  相似文献   
95.
指出目前国内外电缆技术存在的阻燃问题及其防范措施,结合欧、美等国家的先进做法,从电缆用材料和不同绝缘材料的阻燃对比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阻燃电缆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标准规范评定的问题,以及其标准规范制定应重视的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96.
0 问题的提出在用 hp344 0 1A数字多用表做各种测量时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根据被测参数 ,设置仪器测试功能 ,进行手动测试 ,测试数据手工记录 ,人工计算 ,操作较繁 ,效率极低 ,当被测参数相当多时 ,更是费事费力 ,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错判、漏判等 ;2用计算机通过仪器的 GPIB(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接口或 RS-2 32 (Recommend Standard)接口进行通信 ,实现自动测试 ,这时需要开发相应的测量功能软件 ,对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计算机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 ,如何利用计算机 ,将仪器的测量数据在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97.
以飞机电缆发生的典型故障为例,详细分析了飞机电缆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飞机电缆的修理及排故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8.
论述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的工艺技术——电液束加工技术。重点从电液束加工机理、工艺对单晶基体组织的影响、孔口形貌特征及控制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针对几种典型的孔口缺陷提出了有效的工艺控制方法,确保了气膜孔加工的表面质量,获得了质量良好的孔口形貌。  相似文献   
99.
针对内外场GJB289A(1553B)数据总线电缆故障率高、查找困难问题,分析了该数据总线常见的故障及其故障原因,并提出利用总线检测仪对总线网络进行信号衰减测试这一实用便捷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查找出数据线路存在的故障和缺陷。  相似文献   
100.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管理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1993年4月经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1996年3月正式批复投入运行.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突出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注重引进、消化与吸收,与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相呼应,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和具有综合优势的人才队伍;开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探索研究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力争成为国际先进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