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79篇
航空   1348篇
航天技术   308篇
综合类   210篇
航天   6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0°尖锥标模高超声速动导数的实验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中科院力学所JP-4B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用模型自由飞方法对1°尖锥开展动态实验测量,并用参数微分法辨识得到了该模型的俯仰阻尼导数。文中还介绍了在模型优化设计,模型工艺以及实验测量记录和数据判读技术方面的一些进展。实验结果表明;脉冲风洞中模型自由飞方法得到的10°尖锥标模高超声速动态气动特性测量值与国外可比数据一致,重复测量精度与弹道把试验相当。  相似文献   
52.
反射面天线的双站雷达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书辉  阮颖铮 《航空学报》1991,12(5):294-302
 本文导出了任意旋转反射器天线在任意双站角的散射场和雷达截面(RCS),其中反射场由几何光学法(GO)求得,绕射场则利用基于物理绕射理论(PTD)与等效线电流辐射积分公式导出的等效电磁流法求得。分别计算了轴向入射和偏轴向入射时在任意散射方向上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两种情况下的双站RCS,并给出了这些结果的立体图形式。方法简化为单站情况时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53.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雷达信号环境及其对电子靶场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电子靶场内场的功能与基本构成,着重介绍了现代电磁仿真所需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的初步设计方案。阐述了解决脉冲交叠引起的脉冲丢失的方法,最后简述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软件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电磁兼容性系统工程的管理,测试标准及测试方法,以及如何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干扰预测分析的方法,并对国内如何开展电磁兼容性研究,控制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本文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首次导出了悬臂梁和自由-自由梁自由端具有附加质量的特征方程,并进而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动模量计算值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用弯曲振动确定剪切动模量G_(12)的一般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6.
电缆敷设是影响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电磁兼容方面对电缆的安装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电线电缆的电磁兼容性分类与布线要求,对电缆按地的电磁兼容性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接地点对电磁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跨音速压气机动静叶排相干的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时空二阶精度NND显式差分格式求解三维Euler方程,对跨音速压气机级中动静叶排相干形成的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分析。除动静叶排流动的控制方程体系、数值方法外,着重讨论了动静叶排计算域、网格以及边界条件的处理。对某压气机第1级动静叶排相干的非定常流场的计算,给出了叶片表面的马赫数分布、压力波动幅值,以及叶片槽道中瞬态密度等值线等,并分析了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8.
本文给出受迫谐振翼型的动失速工程估算方法。本方法基于凤洞试验,综合分析翼型动、稳态特性之间的差别与动、稳态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估算动、稳态特性之间差别的经验公式,修正稳态特性,得到相应的动态特性。用本方法计算了三种翼型不同动态条件(包括深失速和后掠)的动失速特性,并与测量和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混合移频动柔度法的失代式进行等价变换,从而得到一个“变种”,该变种不包含混合移频系统的动柔度式F^△(λ*),这便消除了F^△(λ*)带来的近似性,另外,对直接扰动法也进行等价变换,引出可以省时地用于许多特征向量导数计算的直接扰动迭代法。最后,为了供读者参数,本文还导出了三种混合移频动柔度法的非迭代式,其中有两种恰好是另外两种动柔度法经混合移频后的非迭代式,这实际上已将另两种动柔度法也扩展到密集根情况了。  相似文献   
60.
密集根之特征向量导数的改进高精度动柔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曾为许多特征向量导数计算,提出过一种介于直接法(指直接求解线代方程组的,以Nelson为代表的一类方法)和模态法之间的高精度动柔度法。这种方法与作者建立的一般动柔度法一样,不能用于密集根之特征向量导数的计算。为使该方法扩展到密集根状态,本文将作者发展的混合移频技术应用于原高精度动柔度法,并重新推导了混合移频系统 的高精度动柔度式,从而形成能适用于许多密集根之特征向量导数计算的改进高精度动柔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