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航空   616篇
航天技术   233篇
综合类   105篇
航天   2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正弦振动试验是航天器系统级和单机产品需要开展的常规试验,充分利用工程中积累的正弦试验数据进行结构模型修正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基础激励下结构模型修正方法,通过矩阵分块、待修正参数归一化、参与修正的频率点选择等步骤,推导出基于基础激励的模型修正公式;然后对国际通用算例GARTEUR桁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修正后模型在修正频段内和修正频段外计算所得模态频率,验证修正后模型对模态频率的复现和预示能力,通过对比试验模型、分析模型和修正后模型中4个典型节点的响应曲线,检验修正后模型精度。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模态频率和响应曲线均与试验模型趋于一致,证实了该修正方法对GARTEUR结构修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根据陶瓷量块的特性,分析了陶瓷量块长度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柯氏干涉仪测量陶瓷量块长度时由于位相跳跃和研合厚度差异引起的测量误差的修正量.  相似文献   
53.
阐述了攻角测量误差的成因和攻角试飞校准的必要性。选定机头空速管攻角传感器为攻角试飞的测试基准,分析其攻角探测特性,并运用细长旋成体理论重点计算了机体绕流对攻角测量的影响量。探讨了攻角试飞测试基准的误差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30年代,一位无线电工程师无意当中发现了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渡(天文学家称之为射电波),几年以后,另一位无线电工程师发明了专门用于接收和研究天体射电波的射电望远镜,从而揭开了天文学一个重要分支——射电天文学的序幕。虽然射电天文学诞生至今仅仅不足80年的历史,但是却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柯仁 《飞碟探索》2002,(4):16-16
黄昏降临,一轮殷红的夕阳,映照着缤纷的晚霞,缓缓地沉入西山。此时.注意观察的人们一定会发现.太阳变成了扁圆的,不像白天那样是正圆了。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给出了折射传播对机械雷达数学建模影响的结果。由于大气的折射率不断变化,导致电磁波辐射的路径一般为曲线,在文中将看到这种情况对雷达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对这种影响进行建模。本文推导的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对所有高度的机载雷达都适用,该系数在低空近似为k=4/3的常值;分析计算了地平线距离;确定了曲率半径,讨论了电磁波的曲线路径对俯仰角波束形状的损害及对距离选通的影响;提出了对损耗的计算;总结了建模要顾及的条件。  相似文献   
57.
大气行星波对LF和VLF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对1985-1987年三个冬天,在东半球(20°S—65°N、13°E—141°E)白天观测的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卫星观测的Ly-α射线通量及高纬上空的行星波活动等大量资料,进行了熵谱分析。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LF和VLF电波的相位具有2—2.2天、3—4天、6—12天、12—20天、20—32天周期范围的行星尺度扰动.Ly-α射线辐射通量主要具有20—32天周期范围内的波动.(2)发现在中纬地区冬天观测的LF电波幅度大的扰动与高纬60°N上空观测的行星波H_1的变化规律非常一致. 波形结构的主要峰和谷几乎完全对应,仅在时间上前者约滞后3—4天.计算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65—0.85之间.根据观测事实和谱分析结果对比,作者认为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周期在20天以上的扰动主要受太阳Ly-α辐射通量变化的控制.冬天其周期在2—20天范围内的扰动,主要受来自对流层和下平流层中激发的大气行星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59.
针对飞错高度这一导致空中危险接近、空中相撞、可控飞行撞地等一系列事故或事故征候的主要根源,通过对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飞错高度的原因,归纳飞错高度类型,并提出一系列避免措施,以期减少或消除因高度错误而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或飞行事故率。从根本上提高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