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5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55篇 |
航天技术 | 221篇 |
综合类 | 114篇 |
航天 | 3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选用纳米粉ZrO2,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2vol%的ZrO2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等手段,最终得到了碱性条件下的高分散、高稳定的ZrO2水悬浮液。实验证明:当pH=8.3时,PMAA-NH4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厚度的约束条件;依据电机学理论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气隙长度恒定时不同极对数下气隙磁密、每极磁通与磁钢厚度的关系,探讨了磁钢厚度对电机的过载能力、铁耗等性能的影响;在气隙长度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漏磁大小不变,讨论了气隙与非导磁衬套厚度、磁钢厚度的关系。并指出:(1)气隙恒定时,随着磁钢厚度的增加,不同极对数时磁钢体积增大所提供的磁势对每极磁通的影响有所不同;铁耗和过载能力随磁钢厚度的增加而增大。(2)气隙增大时,为了保证气隙磁密和漏磁不变,必须增加非导磁衬套的厚度。(3)极对数增加时,减小磁钢厚度能提高电机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44.
45.
美国AEHF军事通信卫星推进系统及其在首发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先进极高频(AEHF)项目将采用4颗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的AE—HF军事通信卫星。AEHF卫星的推进系统由远地点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组和双模式霍尔电推进子系统组成。首发星AEHF-1是世界上首个采用霍尔电推进系统执行发射后轨道提升任夯的GEO卫星。AEHF-1卫星星箭分离后,远地点发动机未能正常工作,因此... 相似文献
46.
47.
48.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空间与地面、不同工况、不同累计工作时间段的离子推力器非预期电击穿特性变化,获得了离子推力器击穿频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试验和空间飞行的全任务周期中,推力器击穿频次都呈现出早期较高、然后快速降低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基本特点;空间飞行应用中的平均击穿频次普遍比地面试验中的低1~2个数量级,其根本原因在于地面试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推力器暴露于大气、试验舱背溅射污染等诱发因素;栅极材料、电场强度、束流密度、溅射沉积物是决定推力器非预期电击穿本质特性的主要因素;击穿引发的阴极或放电室熄弧现象值得特别关注并应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49.
低地球轨道原子氧与航天器表面材料相互作用,可导致材料因氧化剥蚀而发生性能衰退。文章针对空间机械臂用某型长寿命自浮动电连接器,采用自主编写的计算软件,结合地面模拟试验获得的材料剥蚀率数据,对原子氧侵蚀效应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可直观显示电连接器表面各部分所受原子氧侵蚀的厚度分布。地面试验验证表明,经注量为7.83×1022 cm-2的原子氧辐照后,电连接器室温下绝缘电阻大于1×105 GΩ,满足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空间站用电连接器的设计和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叠层模板电沉积(Laminated template electrodeposition,LTE)方法的加工原理和具体工序,利用LTE系统进行了电沉积成形加工实验。对加工中由于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导致沉积层生长不均的实验现象通过模拟仿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预估实验过程。根据加工策略对主要影响因素电流和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通过拉伸试验测试了层间结合强度。最后,进行了异型铜质结构零件的实验研究,探讨和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复杂结构零件成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