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航空   672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提高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利用单极性脉冲电源制备具有不同ZrO2纳米颗粒含量的微弧氧化膜层,研究纳米ZrO2颗粒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膜层的表面及截面形貌;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ZrO2纳米颗粒含量的膜层中的相组成;测试样品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电解液中加入1 g/L ZrO2颗粒时,纳米ZrO2颗粒能够渗入微弧氧化膜层之中,封闭膜中原有的微孔和微裂纹等缺陷,膜层表面质量较好;随着电解液中ZrO2颗粒含量由2 g/L增加到3 g/L时,膜层的裂纹明显增多,导致腐蚀介质容易进入膜层发生腐蚀,耐蚀性能下降;在电解液中添加纳米ZrO2颗粒时,1~3 g/L范围内添加1 g/L ZrO2纳米颗粒的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2.
彭子龙  刘聪 《航空学报》2022,43(4):314-32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反应距离控制的微细电化学(μ-ECM)在线高效制备大长径比微电极方法,旨在解决大长径比微电极制备难题。采用强碱性电解液及微秒级电源,实现了钨电极的微米级精度可控去除。分析了微细电化学加工材料去除微观过程,仿真分析了两极距离变化条件下间隙电流密度变化,确定了基于临界反应距离精确控制材料去除的参数选择范围。建立了电极材料蚀除过程数学模型,得到了材料蚀除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工艺实验,研究了电压、脉宽、电解液浓度对微细电极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得到了直径10μm、长径比大于200的微细电极,材料去除率最高可达2.7×10-2 mm3/min,加工效率较目前主流方法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3.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M)与高强度钛合金、铝合金、1Cr18Ni9Ti不锈钢等结构材料连接时,在界面形成了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这首先决定于材料本身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也与相互的配偶情况、处理工艺和环境条件有关。电偶腐蚀受配偶材料各自的静态自腐电位(E_(corr))和电偶电位、电偶电流等闭路动态性能的影响。在3.5%NaCl溶液中,材料电化学特性和处理工艺对电偶腐蚀及缝隙腐蚀影响的趋势相同。用浸泡失重法、盐雾试验法及缝隙腐蚀法检验CFRM与阳极化钛合金,以及热水封和铬酸盐封闭的铝合金偶接时,稳定性较好,可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Ni-W、Ni-W-B非晶态合金镀层表面进行改性的研究,测量了表面改性对非晶态镀层耐蚀性、表面成分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过的Ni-W、Ni-W-B非晶态合金镀层,提高了在H2SO4、HNO3溶液中的耐蚀性以及在700℃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过的非晶态合金镀层表面含W量和含O量相对提高了;镀层结构仍然是非晶态.  相似文献   
145.
热障涂层(TBCs)广泛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有效延长了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服役寿命,成为先进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热防护材料。但在服役过程中一些大气沉积物CMAS加热后变为熔融体吸附在热障涂层表面,并沿着孔隙和裂纹等缺陷渗透至涂层内部,诱导涂层过早失效。采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S–PVD)制备YSZ热障涂层,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对不同腐蚀时间的涂层物相成分、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YSZ涂层在1250℃下经过CMAS腐蚀后发生了相变;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CMAS沉积物会沿着热障涂层类柱状晶间隙渗透至内部,导致涂层结构出现疏松,并且在陶瓷层上部区域出现了类柱状晶断裂现象,涂层宏观表现为部分陶瓷层剥落;腐蚀8 h后陶瓷层部分区域出现了类柱状晶从粘结层上整体剥离;CMAS渗透深度随腐蚀时间的增加不断加大,在腐蚀3 h内其渗透速度相对较快,腐蚀3 h以后其渗透速度会相对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146.
系统研究了不同YO1.5含量掺杂氧化锆基材料(8YSZ、20YSZ、38YSZ、55YSZ)以及纯氧化钇材料(Y2O3)在1300℃下的CaO–MgO–Al2O3–SiO2(CMAS)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不同钇含量氧化锆基材料表现出具有显著差异的CMAS腐蚀行为。对于YO1.5含量较低的8YSZ与20YSZ而言,腐蚀行为由溶解–再析出及晶界腐蚀所主导,前者析出小球颗粒ZrO2,后者的析出物则是直接沉积在原始ZrO2表面形成核壳结构;随着YO1.5含量的增加,腐蚀行为逐渐转变成反应腐蚀,38YSZ以及55YSZ与CMAS熔盐快速反应结晶,形成一层连续致密、含磷灰石相的保护层,能够有效阻挡CMAS熔盐的进一步侵蚀,并且55YSZ所形成的保护层中磷灰石相的体积分数更多,抗CMAS腐蚀能力更佳;纯Y2O3样品也能与CMAS熔盐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47.
通过对腐蚀件的外观形貌观察、微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开展W152钨合金的腐蚀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W152钨合金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中,其粘结相最会先被腐蚀,产生一种黑色的胶状物。基于W152钨合金在湿热环境中的腐蚀机理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进行试验验证,对工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8.
采用断口宏微观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一起飞行不安全事件中发生中心毂断裂的主轮轮毂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轮毂中心毂断裂是由起源于中心毂轴承杯安装面封严台阶附近腐蚀坑的腐蚀疲劳裂纹沿中心毂轴向和径向扩展引起的。腐蚀坑是制造商用强力安装轴承杯钢套组件造成中心毂轴承杯安装面外侧区域表面阳极化层缺失导致。现有超声无损检测工装难以检测出这种早期腐蚀疲劳裂纹。可在机轮小修时目视检查中心毂轴承封严台阶端面,如发现台阶端面局部区域外漆层脱落露出基底层,应对中心毂轴承杯安装面邻近封严台阶区域进行腐蚀检查。  相似文献   
149.
介绍了轴承、齿轮、液压阀门、金属管道、自由曲面等几种典型机械零部件表面的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根据航空飞行器性能要求,分析了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在航空飞行器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0.
    
在众多光阳极材料中,纳米结构材料α-Fe2O3由于其光吸收显著、化学稳定性好、储量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光解水性能的Co和P掺杂α-Fe2O3纳米材料。经过掺杂后α-Fe2O3纳米材料仍为纳米棒状形貌,纳米棒的粒径增加。实验发现,Co掺杂α-Fe2O3制成的电极在标准光照射下的最大光生电流密度为0.453 mA/cm2,是未掺杂样品的20.6倍,P掺杂α-Fe2O3制成的电极在标准光照射下的最大光生电流密度为0.276 mA/cm2,是未掺杂样品的12.5倍,具备了高效光解水性能。同时通过SEM、TEM、XRD、UV-Vis和Mott-Schottky测试等方法,结合形貌与结构表征,研究了α-Fe2O3的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