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210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对远程计量校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了远程校准的概念、远程校准技术的优点,以及开展远程校准技术的意义和国际上的最新动态.最后介绍了一种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现场计量校准工作中的远程计量校准模式.  相似文献   
252.
253.
基于网络的制造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制造模式,各个行业无不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着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互联网贯穿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成为各个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竞争力和自身不断发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54.
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是指水桶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但一个不能不认识、不能不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木桶的潜在容量却要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当我们用科学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木桶原理时,会发现:当一个事物保持了平衡并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  相似文献   
255.
数字化浪潮推动全球航空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浪潮在中国的涌起格91、迅猛,截至2009年年中,中国的手机用户达到7亿,互联网用户3.84亿(最近一次的调查达到了4.04亿),个人博主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分别达到了1.8亿和1.6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并且仍在迅猛增长之中的互联网市场。相比之下,网上购物用户数量刚刚达到9000万,在全体网民中的渗透率仅为6%,  相似文献   
256.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6):40-40
蒋建华: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男人被甩后可能会对着前女友的照片掷飞镖,以此泄愤。但如今,发泄的途径近乎无穷无尽——人们的名誉变得前所未有易受攻击。网络时代的普及,竟成了人身攻击的时代。2010年5月1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史蒂芬·芬克最近收到一封陌生邮件,里头有一名女子的几张裸照,遭到这名女子抛弃的前男友想羞辱她。那个人想来是希望这些私密照片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现在无数陌生人也确实在充当帮凶,参与到他这个居心不良的行为当中。  相似文献   
257.
杨蕾 《太空探索》2012,(3):14-15
对于大多数中国网友而言,"Google"似乎意味着"搜索引擎",但鲜有人知道,这家当今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主要来自它所赖以生存的地理信息服务产业——GoogleMap(谷歌地图),其中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给谷歌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这个商业神话一直被视为卫星应用"上天入地"的典范。  相似文献   
258.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工程力学实验是工科院校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尝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3Dmax软件,结合我校的力学实验课教学,开发一套基于网络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系统,作为对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补充,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59.
现在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一个企业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大的变化、兴旺发展起来,也可以在短时期内快速衰退、甚至直接淘汰。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善于把握发展规律和时代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和敏感性,主动求变,快速适应。从国外航空公司发展趋势看,IT(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运用,在提升航空公司话语权、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上,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0.
在2010年,《人民日报》刊载题为《我科学家蟾蜍实验成功——相隔千里可“心灵感应”》的消息称:东南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借助微电子神经桥和3G无线互联网技术,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实现了两只蟾蜍的互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