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01篇 |
航天技术 | 395篇 |
综合类 | 318篇 |
航天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113.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2所自主研发的7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在天津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基地顺利完成了测试工作,其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力为国外现有最大推力35吨振动台的两倍,成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电动振动台。作为地面试验验证的重要设备,7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空间站、重 相似文献
114.
1月□□1月15日,天顶-3SL火箭发射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瑟拉亚-3(Thuraya-3)移动通信卫星。该卫星属于瑟拉亚卫星通信公司,发射质量约为5173kg,设计寿命为12年。·1月21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以色列的“北极星”(Pola-ris)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即“技术合成孔径雷达” 相似文献
115.
2008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简称中继卫星)天链-1的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首枚长征一3C火箭成功发射.这是2008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5次飞行.经过4次变轨,天链-1卫星于5月1日成功定点于77°E赤道上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器首座天基数据"中转站"正式建成.它不仅可以使中国航天测控网覆盖率大幅提升,同时还能增强航天器测控及星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这对未来降低航天器的运行风险、提高地面测控指挥的效率,尤其是在航天器出现异常情况下及时实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最先进的人造火星卫星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勘测轨道器"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开始于2002年的这次飞行任务耗资7.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7.
ARetrospectionoftheHistoryoftheCommercialAircraft在北京航空馆里,一张张图片,一份份解说词,让我们跨越时空,展现了一幅人类航空事业的绚丽画卷──从发明和创造风筝、火箭、孔明灯、竹错蜒、热气球等飞行器械,到飞机的问世:从以木材和蒙布为主的双翼机到喷气式超音速飞机,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诚然,飞机的发展尚不到一个世纪,可在这即将结束的ZO世纪里,几乎每个Ic年都有有代表性的新的运输机推出。一、运输机发展的历史19O3年莱特兄弟第一架可操纵的动力飞机问世,… 相似文献
118.
世界是非线性的,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却是从简单的线性开始的。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发现了自然数是按照均匀的线性关系增加的。到了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首先认识到,自然界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世界。他曾说,如果世界是线性的,则一旦初始条件确定,则世界就按简单、均匀的规则发展,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简单、太单调了。 相似文献
119.
2006年1~12月世界各国发射成功的航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世界各国、地区和组织共进行了63次成功的发射,人轨航天器94个。其中俄罗斯22次、美国17次、中国6次、日本6次、乌克兰1次、阿里安航天公司5次、海上发射公司5次、Kosmotras国际航天公司1次。在人轨的94个航天器中,俄罗斯15个,美国37个,其他国家、地区和组织发射和拥有的共42个。 相似文献
120.
2007年2月26日,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宣布赢得一份合同,2008年前在韩国全罗南道Naro航天中心建造一座火箭发射平台。现代重工将建造地面和地下平台、设备、燃料加注系统和控制室。该发射平台能够容纳2枚火箭,将与俄方专家共同设计。韩国官员认为建造发射台最重要之处在于韩国将掌握火箭发射知识。目前,韩国主要依靠俄罗斯技术。如果韩国2008年成功从Naro航天中心发射卫星,它将成为第9个具备太空发射能力的国家。Naro航天中心的建设工作从2000年开始,耗资约2.85亿美元,目前已完成90%的建设工作。该航天中心将成为世界上第26个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