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394篇
航天技术   166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3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新世纪之初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朱总理作了振奋人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提高我国空管技术装备水平”,把搞好我国空管系统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是连接欧亚两洲重要的空中通道,空中交通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国际国内航空业的运作和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迅速发展,航空运输年度总周转量已经从世界排名第几十位跃居至世界排名前十位之内。同时,当前我国空中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由北京、上海、广州构成…  相似文献   
52.
航天飞机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制导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主要是控制航天飞机的动能和势能.使航天飞机最终达到进场着陆段的初始要求,以保证其最终成功着陆。在最终制导系统引入一个能量基准剖面,通过调整飞行距离、动压或速度制动使航天飞机达到标准的能量状态。将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划分为四个飞行段,并对这四个飞行段的基本设计思想、制导技术及过程进行了研究。经过实际的航天飞机飞行验证.证明这种方案具有良好的制导效果。  相似文献   
53.
RFI工艺成型两种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RFI工艺分别成型了648和5228A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其增强材料为碳纤维无屈曲织物,铺层方式为[(0,90)/( 45)]s;测试了两组层舍板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并做了比较分析;对破坏形式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228A相对于648环氧树脂膜有较宽的低黏度区域,较长的凝胶时间;5228A与648层合板相比,拉伸强度高106%,拉伸模量、泊松比接近;弯曲强度高58%,弯曲模量高16%;层间剪切强度高62%.  相似文献   
54.
马旭  程咏梅  郝帅  陈克喆  王涛 《航空学报》2015,36(2):596-604
对未知着降区平坦度测量是无人机在复杂地形下安全着陆的关键问题。首先,根据小孔成像原理推导出基于单目序列图像的未知区域深度计算方程;其次,针对稀疏匹配存在深度信息重构误差大而稠密匹配在平滑区域误匹配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稠密点特征生成算法;然后,分别对序列图像中的2帧图像提取亚像素级Harris角点和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特征点,并分别进行特征点匹配;再以2种特征点间的欧氏距离作为约束条件将2种特征点进行融合,生成准稠密特征点;最后,将准稠密特征点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并根据每个剖分三角形上3个顶点像素偏差的方差值制定稠密特征点的生成策略,并结合所提出的深度计算方程计算整个未知区域各点的深度信息。通过Vega Prime(VP)搭建仿真演示验证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机载相机距地面400m处计算高度分别为90m和55m的物体深度信息时,其深度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0.89%,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5.
单扇区管制移交间隔管理模型和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区域管制移交间隔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的流量管理模型和算法,提出单个扇区管制移交间隔管理模型。在研究中,引入间隔矩阵概念,以指定时段内的延误控制为目标,分析扇区容量和管制移交高度层选择等限制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间隔增量矩阵的使用来优化算法。算例中采用在国内某区域管制范围内的繁忙时段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56.
在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领域,激波的高分辨率计算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包含物质界面的可压缩多介质流动的数值模拟还存在诸多数值挑战,主要表现为界面处数值耗散过大和非物理振荡等问题.界面处流体性质的不连续性是造成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物理建模与数值方法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一套高效的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案...  相似文献   
57.
刘冰  易泰河  申镇  易东云 《航空学报》2016,37(11):3413-3424
高轨预警星座由若干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大椭圆轨道卫星组成,星座优化的目标是满足重点监视区域的覆盖和提高覆盖区域的定位精度。对于覆盖性优化,根据多个监视区域的威胁等级,星座系统需要提供不同的覆盖重数;对于定位精度优化,系统在立体观测和单星观测情况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高轨预警星座优化是一个复杂多区域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以上难点,提出了多层次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较完整合理地描述预警星座优化问题;在优化模型求解方面,将优化计算分为覆盖性优化和定位精度优化两个环节;在覆盖性优化环节,提出了基于搜索空间变换的覆盖性快速优化方法,提高了Pareto最优解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在定位精度优化环节,采用序优化方法进一步缩短优化时间。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设计出满足预警任务需求的星座,且优化耗时在1 min以内,能有效地缩短预警星座优化时间。  相似文献   
58.
先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薄壁空腔结构,在飞行过程中受热会产生空腔内气体流动现象,从而影响流场和结构的温度分布。采用数值方法准确模拟高超声速流场、结构温度场和空腔内流动对热结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以研究空腔流动对结构温度分布影响为目的,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多流动区域流场/结构温度场耦合问题的同步计算方法,并以高超声速带空腔结构物体为例,数值研究了其外部气动热/结构热传导引起的空腔热对流问题。以已发展的高超声速外流场/结构温度场同步计算方法为基础,为了进一步考虑空腔内低速流场,采用了预处理矩阵方法。在流场与结构温度场的交界面两侧分别引入虚拟单元,从而高效地实现相邻场之间物理信息交换。首先通过标准算例验证了方法在求解单独气动热/结构热传导问题以及空腔自然对流问题中的准确性。进而对封闭和带有开孔的两种高超声速运动圆环分别进行多流动区域同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结构温度不均匀引起的空腔内热对流反之也会对结构温度场分布产生轻微的影响。在空腔内气体流动的影响下,封闭圆环的前缘温度在35s内最多下降0.8%左右。对于带开孔空腔的圆环,其孔壁周边温度在0.5s内能够超过外流前缘驻点温度。  相似文献   
59.
随着导弹发射车、重型装甲车、智能无人集群等重型物资装备的远程快速投送需求剧增,以及隐身战机、远距空空弹、防区外自主武器等穿透性打击能力的逐渐成熟,现有常规大型军用运输类飞机在适合未来战场需求和生存能力等方面将面临巨大威胁,其投送/加油/预警指挥的活动范围将被严重挤压。本文首先对现有常规大型军用运输类飞机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别介绍美俄等航空大国开展的下一代大型军用运输类飞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最后对下一代大型军用运输类飞机气动布局发展趋势以及可能作战应用场景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种分布式涵道油电混合推进运输类飞机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60.
以波音737NG飞机维修大纲为例,对其依据MSG—3决断逻辑制定的维修大纲中的任务转移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使用模糊理论、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转移修正因子计算维修大纲中任务转移的风险概率值。结果表明,该值符合FAA和EASA的安全标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