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402篇
航天技术   217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3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通过建立风吹动地表沙粒运动的模型并根据大气湍流边界层风速廓线规律,计算了火星上沙尘暴的起动风速和沙尘暴发生时空中悬浮沙尘粒径的大小,并对沙粒从地面跳起进入气流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大气为中性层结时,火星沙尘暴的起动需要离地面2m高处的风速达到28.7m·s-1.在起动临界风速下,地表沙粒需要滚动一个粒径的距离才能跳起,沙尘暴发生后,火星大气中悬浮沙尘的粒径小于30μm.   相似文献   
932.
通过对复杂曲面数控加工切削力优化的应用实例研究,介绍了切削力优化的自适应控制方式和物理仿真的两种方法;同时,通过切削力优化能够提高数控加工的加工效率,改善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933.
王赵鑫  赵宏伟 《航空学报》2021,42(10):524815-524815
近年来,具有高精度、高通量的微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微/纳米尺度下材料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和变形行为中。然而,在航空航天材料试验测试领域,令研究人员更感兴趣的往往是如何更好地揭示材料工程性能,更好地理解材料在服役环境下变形损伤机制。因此,接近材料真实服役环境(如高/低温、电/磁场)下的微纳米压痕测试系统更具应用潜力。首先对传统的微纳米压痕测试技术进行回顾总结,涉及测试系统的组成、经典分析理论方法及其面临的尺度/尺寸效应。然后,简要描述典型磁电弹性材料在力-电-热-磁多场耦合环境下接触力学行为的解析模型,并着重阐述面向材料实际服役环境下的压痕测试技术的典型应用,包括高/低温纳米压痕测试和电/磁场耦合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试应用。最后,讨论了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这对微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先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4.
2015年3月30日21:52,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远征-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首颗“北斗”全球导航试验卫星,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在此次发射中,首次使用了被称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1上面级,它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从而提高火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也使长征-3A系列火箭正式迈入“3.0时代”,即从能力形成、能力提升发展到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935.
一种具备星间链路的中轨对地观测星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轨道高度为2165.6 km、回归周期为1天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建立了一个包含6颗卫星、具备星间链路的中轨对地观测星座。通过卫星自身的侧摆姿态机动功能,可以实现对同一目标1天之内的多次观测,以完成区域性准实时成像、灾害灾情监测等任务,极大地提高了观测的时间分辨率。在星座内部,相邻两颗卫星之间建立了5000 bit/s码速率测控和250 Mbit/s码速率数传的星间链路,能够充分利用单颗卫星在境内的可视弧段,通过地面与单颗卫星建立星地链路就可以同时完成与所有卫星的星地通信。  相似文献   
936.
燕洪成  张庆君  孙勇 《航空学报》2015,36(7):2329-2339
对星间链路数量非常有限、需要同时满足星间测距和星间通信需求的导航卫星网络的链路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导航卫星网络的特点,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FSA)的拓扑处理机制。然后,将星间测距需求作为一个约束,以星间通信的延时性能为优化目标,将导航卫星网络的链路分配问题建模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最后,针对建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分别提出一种基于首次改善(FI)的本地搜索算法和基于模拟退火(SA)的启发式优化算法以对链路分配问题进行求解,并提出一种基于分支交换策略的新链路分配生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FI算法和SA算法获得的优化链路分配的网络延时性能均得到了改进,且SA算法的性能要优于FI算法;同时,FSA的状态持续时间的减小有利于获得网络延时性能好的链路分配。  相似文献   
937.
针对星间链路系统研制难度大、周期长、代价高的情况,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星间链路全系统仿真架构。采用了“系统”+“信号”分步仿真架构,分析星间链路系统的星座构型、拓扑选择,重点研究可见性分析和链路优化问题,对星间链路信号的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仿真分析难度适中,易于实现,同时能够为工程研制人员提供完善的仿真分析,有助于提高研制效率。  相似文献   
938.
基于建立的三维多相流模型及间接耦合多物理模型(热电耦合和热流耦合),以螺旋孔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对电解加工间隙中的电场、流场、温度场进行分析,掌握间隙参数变化规律,包括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与温度、间隙氢气气泡率分布、材料表面电流密度分布等。进而对影响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电导率进行研究,确定了电导率在整个加工间隙内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材料去除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加电解液出口背压以改善工件材料去除的一致性。最后,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螺旋孔电解加工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9.
结构所受的真实载荷历程是实现疲劳寿命监控的核心。本文面向结构疲劳寿命在线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原型的疲劳载荷的反演和寿命评估方法。通过对潜在疲劳危险部位附近的应变场监测,依据结构疲劳危险部位的物理原型,反演结构所受外载荷;然后按照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获得结构的疲劳寿命。完成了一个耳片疲劳寿命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0.
多体卫星地面物理仿真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轴气浮台不能直接用于多体卫星的地面物理仿真实验,这是由于部件转动引起台体 的质心变化,进而产生重力静不平衡力矩,使仿真过程无法进行,因此需要质心补偿系统对 气浮台的重力静不平衡力矩进行补偿。本文通过对多体卫星动力学和气浮台动力学的比较, 分析了在重力场中的地面物理仿真系统与真实卫星的动力学特性的不同点,给出地面物理仿 真系统能完全模拟真实卫星运动的一致性条件,并进行了数学仿真。当转动附件的质心在转 动轴或转动中心上时,气浮台系统可以完全模拟卫星系统的质量特性和力学耦合特性,否则 ,多体气浮台系统和多体卫星系统的动力学耦合特性不完全一致,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 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