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航空   2867篇
航天技术   304篇
综合类   244篇
航天   85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动力下降点确定是实施月面软着陆的重要环节,是多系统间复杂迭代的过程,涉及轨道设计、制导律设计、着陆目标的采样区确定、着陆及起飞安全分析。其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最终着陆点的位置和着陆过程的着陆安全,也间接影响采样安全和采样工程目标的实现结果。针对嫦娥五号在实施月面软着陆前确定动力下降点的任务需求,提出了通过多次轨道控制与最优标称制导轨迹搜索联合控制策略的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设计总结了动力下降点确定原理和约束条件;然后,详细论述了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软着陆过程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嫦娥五号在着陆前主要的几次轨控实施结果分析了其对动力下降点的影响,同时综合了着陆区地形分析及着陆、起飞安全性分析,对动力下降点进行确定并根据最终在轨飞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逐次逼近寻优方法”的月面软着陆环节动力下降点的确定方法有效,可以为后续地外天体软着陆等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2.
王志琴  胡春波  李孟哲  胡加明 《推进技术》2021,42(11):2538-2545
为获得金属粉末燃烧装置燃烧产物的反弹特性,进而为金属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在收集并分析了铁粉燃烧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搭建了壁面碰撞反弹装置,开展了凝相燃烧产物与石墨板反弹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铁粉燃烧产物与石墨板碰撞反弹后的法向反弹系数(en)与切向反弹系数(et)随粒子入射速度、入射角度的影响规律,并拟合了反弹系数多项式。结果表明:真实燃烧产物实验条件下,铁粉凝相燃烧产物的入射速度对en和et影响不显著,但入射角度对en和et的影响较大,表现为en随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et随入射角度的增加先减后增,但增幅较小,当入射角度大于58°时,et又出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3.
旋涡与物面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类飞行器的绕流中,旋涡改变了物面的压力分布,物面影响了旋涡的空间演化,进而影响飞行器的气动特性。针对流向涡与物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流动压力特征关系开展研究。采用风洞试验手段,获取旋涡流动结构的空间演化规律及物面压力载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向涡在作用过程中不仅会发生展向位移,而且会发生法向离面位移。试验参数范围内,入射高度降低0.1c,展向位移最大量增加0.3c,法向位移最大量增加0.02c。物面受旋涡影响出现集中的条带状低压分布以及"双峰形"压力脉动集中区。物面压力特征变化可为后续开展涡-面流动模型重构研究提供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954.
为了研究激光辐射对AP/HTPB复合推进剂低压燃烧的作用机理,建立二维三明治稳态燃烧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针对激光辐射强度1.4W/mm2,压强30~90kPa的工况下推进剂的燃烧进行仿真计算,并与130~160kPa压强下自持燃烧的仿真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助燃工况下,仿真计算所得燃速与实验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不超过4.2%。在激光助燃和自持燃烧工况下,组分扩散速度快,气相火焰均为预混结构。激光助燃工况下,激光辐射的能量使得近燃面处的反应比较充分,初扩散反应在气相反应中占主导地位,气相火焰高温区域离燃面近;自持燃烧工况下,AP预混反应和初扩散反应共同主导气相反应过程,气相火焰温度在垂直于燃面方向上增长缓慢且高温区域离燃面远。激光助燃比自持燃烧时的压强指数低,推进剂燃烧对压强的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955.
956.
作为飞控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液伺服阀的特性与可靠性直接关乎飞行性能与安全。直驱阀因构造简单、抗污染能力强、输出功率大等突出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一种新型双系统直驱伺服阀的阀芯振荡问题,认为阀口空化引起阀腔凸肩面压力脉动是阀芯振荡的主导因素。基于气液两相数值模拟研究了近阀口空化与压力分布特征,揭示了空化与阀芯振荡的机理;建立了双阀芯的动力学模型,典型工况下阀芯所受流体力和位移振荡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阀杆长径比与阀口节流级数对阀芯振荡有较大影响。回油腔阀杆长径比减小18%,可使振荡幅值削减约67%,为抑制双系统直驱伺服阀振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7.
王旭怀  刘勇  张祥  杨晨  李昊 《航空动力学报》2023,(12):2883-2894
针对中心分级旋流模型燃烧室中出现的不稳定燃烧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在常压试验中同步采集了不同工况下燃烧室动态压力脉动信号、释热率脉动信号和高速火焰图像信号。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对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分析,发现脉动特征主要集中在前3阶本征模态(IMF)中。这些IMF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主频分析后发现分别与释热率脉动、气流旋流脉动和火焰不稳定脉动特征频谱吻合。进而可以判断通过EMD可以从单一燃烧室压力脉动信号中分解出3个主要物理过程的脉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工程级燃烧室试验中振荡燃烧的诱发机制和燃烧诊断提供了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58.
以高空模拟试车台空气加温炉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温炉燃烧特性、出口空气温度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空气加温炉由于采用自然进气方式,热能利用率仅为0.2左右.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空模拟试车台改造要求,对该加温炉改造方案进行了重点研究.改用三台燃烧器方案后,可有效提高加温管出口空气温度的均匀性,温差基本控制在8K内;合理选择燃烧器安装位置及炉壁辐射参数,加温炉的热能利用率可达0.4以上.  相似文献   
959.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5):956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60.
分层给煤装置,有效解决了煤燃烧不完全的问题,提高了煤的燃烧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