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56篇
航空   1771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91篇
航天   1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TAPS燃烧室燃油喷嘴结构设计特点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鉴于双环预混旋流器(TAPS)燃烧室技术在CFM56-7B发动机上得到的验证和在GEnx发动机上的成功应用,本文就TAPS燃烧室燃油喷嘴的结构设计特点做了概括性分析,希望对国内的发动机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2.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部件试验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部件试验件的设计目的、设计要求及结构设计.设计过程中针对现有高温升燃烧室试验件的设计特点和工作状况,为保证试验安全及试验结果可靠,重点考虑了试验件进口流道设计、机匣应力分析、膨胀节选用和燃气导管冷却.  相似文献   
923.
对比研究了某型发动机主燃烧室点火电嘴附近的流量放大喷嘴的放大比例对慢车熄火特性和出口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原型流量放大喷嘴相对于标准型的放大比例为96.83%,安装节流嘴后相对于标准型的放大比例分别为22.46%、45.45%、79.27%。试验结果表明:安装节流嘴喷嘴的燃烧室,其慢车熄火边界小于原型喷嘴的,并随流量放大喷嘴的放大比例的增大而变宽;其出口温度场均匀性比原型喷嘴的略好,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随流量放大喷嘴放大比例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924.
低热值气体燃料燃烧室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低热值燃料燃烧室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采用RNGk-ε模型、小火焰紊流燃烧模型和P-1辐射模型,预估了紊流特性、化学反应速率和辐射通量;应用SIMPLE算法,对离散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表明二者基本吻合,这说明计算方法合理,可用来估算低热值燃料燃烧室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925.
针对几何因素和气动因素对凹腔驻涡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了改变凹腔的高长比、射流孔位置和主流进气角度等对凹腔驻涡流动的影响,研究了改变主次流进口流速等气动因素对凹腔流动的影响.总压损失采用总压探针测量,速度场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试验结果表明:①两股射流在中部和底部喷射时均能产生大尺度涡结构,在中部喷射时产生一对旋向相反的涡对,在底部喷射时产生单涡.②在中部喷射情况下,增加主流马赫数和主流进气角度,凹腔上部空间的涡度增强.③主流进口马赫数增加,试验件的总压损失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26.
凹腔型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开展亚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流条件、不同余气系数时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燃烧效率受来流温度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余气系数增加,燃烧效率降低.总体而言,凹腔型燃烧室具有0.9左右的燃烧效率,初步达到了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927.
靳旭红  黄飞  程晓丽  苏鹏辉 《航空学报》2021,42(3):124118-124118
针对高空航天飞机等再入飞行器表面缺陷或防热瓦缝隙导致的局部压力过高和气动加热问题,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 (DSMC)方法研究了飞行高度为80 km的稀薄流区高超声速凹腔绕流问题,考虑气固相互作用(GSI)模型对凹腔流场特征和表面压力、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稀薄流条件(80 km)下,GSI为完全漫反射时,在凹腔前缘分离的剪切层再次附着在后缘,在凹腔内部形成一个充满腔体的单涡结构;随着GSI从完全漫反射向镜面反射变化,气体与凹腔表面之间的切向动量交换减弱,即黏性剪切作用减弱,外部气流被卷入凹腔的程度减弱,导致涡结构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凹腔底部逐渐出现所谓的"死水区"。与完全漫反射相比,镜面反射或近镜面反射会导致凹腔上游侧面的峰值压力和峰值热流以及下游侧面的峰值压力剧烈增大,在飞行器设计中,应特别留意上述表面的压力载荷和热载荷。  相似文献   
928.
主燃区出口特征影响出口温度场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主燃区出口特征下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进行模拟,获得了不同主燃区出口特征下的出口温度场。结果表明:在均匀的主燃区出口速度分布下,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更均匀;主燃区出口最高温度突升及温升幅度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To和径向温度分布系数Tr的影响很小;主燃区最高温度点向内、外涵靠近时,To和Tr都会迅速增大,靠近外涵时比靠近内涵时增大得快。  相似文献   
929.
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混合与燃烧性能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从定量上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对增强混合、燃烧的影响,用大涡模拟方法和火焰面模型对燃料当量比为0.062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多凹腔构型对混合效率、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并结合壁面压力分布、数值纹影解释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凹腔串联、凹腔并联均能增强混合,混合效率最大可提高20.95%和9.52%;凹腔串联、凹腔并联均能增强燃烧,燃烧效率最大可提高14%和16.94%;燃烧时凹腔串联总压损失最小,但凹腔并联燃烧放热最快,对缩短燃烧室长度有利。  相似文献   
930.
介质温度和工作压强对发动机燃烧室中压强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温度和工作压强对模拟燃烧室中压强振荡的影响,旨在获得相同发动机结构条件下,冷流实验和发动机热试车之间压强振荡的联系,探索采用冷流实验方法研究实际发动机流动稳定性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结构的发动机,冷热流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全尺寸发动机的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也给予了验证,介质温度决定了压强振荡的频率,工作压强决定了振荡的振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