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887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6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991.
根据对柱塞式加力燃油泵汽蚀产生机理的认识,重新设计了分油盘的过渡区,试验证明:它对抑制汽蚀的产生效果显著,能削弱柱塞上的冲击负荷,从而可提高油泵的可靠性和寿命。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简要介绍中国民航 B737- 2 0 0型飞机上使用的 JT8D发动机燃调故障研究结果。该课题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调整试验以及排故隔离框图的确立和实施 ,有效地降低了燃调故障拆换率 ,奠定了立足国内检修燃调的基础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使我国民航发动机附件翻修摆脱了仅能检修老机型的局面 ,跨入翻修新机型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3.
李伟 《飞机设计》2004,(1):35-37
介绍了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参数显示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分析,阐述了为满足今后使用及飞机座舱显示仪表电子化、综合化的发展要求,应尽快研制并形成相对独立的航空发动机参数综合显示系统。详细叙述了航空发动机参数综合显示系统的基本要求及组成。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简要介绍JT8D—17A发动机燃油调节器故障分析课题所做的一些工作及进展。通过对燃油调节器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经验积累,初步掌握了一些调试规律,并使燃调拆换率下降。  相似文献   
995.
 在常压和气流速度 Va=5 0~ 90 m/s、气流温度 T=2 83~ 673K、油压 Pf=0 .2~ 0 .8MPa,下游距离 x=1 0 0~ 1 90 mm的条件下 ,对某扇形喷嘴下游燃油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 ,扇形喷嘴油雾场的纵向分布呈扇形 ,横向分布与直流式喷嘴侧喷类似。当气流速度减小、气温降低、油压升高或下游距离增大时 ,都会引起燃油分布范围及穿透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6.
997.
作者普对横向气流中单个直射喷嘴下游稳定器表现集油问题做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且两者符合的很好^[1,2]。本文利用以前结果,引入Longwell均匀搅拌器反应模型^[3]。考虑了稳定器油膜蒸发,回流区化学反应等因素。对稳定器回流区的气态油气比,燃烧效率和稳定工作范围做了深入的分析,得出来流参数,喷嘴口径,稳定器几何尺寸及位置对上述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倾转旋翼机过渡段最优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倾转旋翼机既存在拉力矢量控制又存在空气舵控制的复杂操作特性,在完成倾转旋翼机数学建模的基础上,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方法对其过渡段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仿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要求,说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外场多次出现的某型发动机主燃油泵调节器半程加速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故障 ,根据延迟器工作原理对故障现象及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 ,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提出了解决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主燃油泵调节器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高反压下正压力指数的喷嘴雾化特性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试验技术上采有稿压封闭容器,引起小液滴回流会造成液雾测量畸变。从机理上,本文提出两个因素:对空气雾化喷嘴,由强紊流脉动与液滴簇的相互作用会引起不同尺寸液滴碰撞而凝聚,对压力雾化喷嘴,可能出现由于高反压下液体微团速度迅速衰减而使气动作用力小于低反压下的气动作用力。本文详细分析了后一情况。证明通常文献及收中所述“高反压下促进雾化的气动作用增大”的论点,并不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