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730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推进剂由于其比冲高、无毒无污染,是载人和深空探测的首选推进剂。为解决空间恶劣的热环境和微重力环境下推进剂大量蒸发损耗及推进剂的气液两相混合等问题,以低温推进剂的在轨贮存与管理技术为研究对象,给出低温推进剂绝热的贮存方案和微重力气液分离的管理方案。并对其中的适用中短期任务的方案进行日蒸发率等指标核算,然后对方案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对系统方案中的蒸发量控制等影响进行讨论。最终给出针对载人登月等短期项目的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42.
刘源翔  聂聆聪  张皎  杨旭 《推进技术》2015,36(12):1768-1773
为了提高对燃气发生器燃气流量的控制效果,建立了一种压强闭环控制系统。分析了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针对系统模型的特性,设计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由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存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很好地补偿了系统参数波动对输出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在不同工况与干扰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控制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缩短了30%的调节时间,降低了约50%的干扰输出,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43.
为研究反转圆柱滚子轴承的生热特性,采用拟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轴承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轴承生热分析,建立了反转轴承生热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滚子、保持架的打滑,以及滚子、保持架的搅油损失和涡动损失。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了影响反转轴承生热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误差不超过5.5%;反转轴承生热量随内外环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进口滑油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而径向载荷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44.
冲压发动机壳体各部件的加工和装配精度、工作中发动机突出的非对称性结构的气动力载荷和整体式燃烧室较高的工作压强等,都对冲压发动机壳体的焊缝质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壳体的尺寸精度和所用材料的性能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5.
《航空科学技术》2005,(1):43-44
日前,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SB121高空台与某新型涡轴发动机的联合调试,完成了最后一个科目“空中起动和再起动”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涡轴、涡桨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  相似文献   
946.
蛇型冷却通道中的蒸汽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X软件数值计算了带肋蛇形冷却通道内的空气流动与换热特性,验证了计算模型和方法,比较了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数值计算了蛇形冷却通道内蒸汽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分析了蒸汽过热度、肋片角度和V型肋片对蒸汽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SG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蒸汽过热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较小;相对于光滑通道,带肋通道的弯道效应影响降低;V型肋片的换热效果好于平行斜肋。  相似文献   
947.
涡轮内等温燃烧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飞  唐豪 《航空学报》2012,33(8):1400-1405
针对目前在涡轮内燃烧技术的研究中,等温燃烧数学模型较为复杂以及这些模型中利用了较为复杂的熵进行计算等工程技术问题,从等温过程的基本热力过程原理出发,推导出新的涡轮内等温燃烧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之间的比较与分析以及计算结果与文献之间的比较与分析之后,得出结论:①在采用涡轮内燃烧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总体热力性能计算中,推导出的涡轮内等温燃烧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可行性;②新建立的涡轮内等温燃烧数学模型更为简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在工程实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48.
多点喷射扇形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环形燃烧室试验器的高压试验台上完成了多点喷射燃烧室出口温场试验与调试.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头部燃油喷射点的开关来控制多点喷射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这种控制方式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的影响增大,对径向温度分布系数的影响减小.多点喷射燃烧室效率和传统燃烧室效率相当一致,表明多点喷射燃烧室的应用是可行的.试验结果对相关燃烧室的设计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9.
弹射座椅系统外高速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绕弹射座椅系统的高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空间离散为Osher逆风格式和五步龙格库塔格式,湍流模拟采用了基于M-SST两方程紊流模型的DES方法,计算中采用了区域分裂的并行技术.对来流马赫数分别为0.6,1.2的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弹射座椅系统外的高速流场.  相似文献   
950.
在航母甲板上引入斜坡跑道,使舰载机弹射冲程结束后,前轮单独进入斜坡跑道,从而使飞机抬头。建立了舰载机起飞时的简化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该分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关参数的表达式,并采用龙格库塔算法对舰载机在斜坡跑道上滑跑起飞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斜坡跑道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舰载机离舰后航迹的下沉量,降低舰载机的离舰速度,增加起飞质量,增大前起落架载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