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750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燃气涡轮发动机地面试验传感器数据确认概念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燃气涡轮发动机传感器数据确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详细阐述了基于发动机和试验系统物理模型的解析冗余检验相关多传感器信号有效性方法,以及基于信号序列统计与时频特征分析的单传感器通道信号有效性的确认方法,提出了传感器数据有效性确认系统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2.
介绍了燃气导管的结构特点,针对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冷却间隙调整、焊接变形控制、车加工等难点,提出了调整加工工艺等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及具体的解决措施,保证了零件的顺利交付,满足了装配试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3.
184.
陈晓  姜萍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26-228,290
本文介绍了在一个大宽高比大扩压角二元亚音扩压器中采用适当几何参数的凹型面埋入式涡流发生器有效地控制扩压壁和角落区域分离流的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该型式涡流发生器主要几何参数对扩压器性能的影响。还对该型式涡流发生器与常规翼型式涡流发生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5.
肖同福  陈东旺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81-283,294
本文介绍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燃用 2 50 0 k J/ NM3以上的低发热量煤气的试验结果。对燃烧室不同结构和不同煤气热值下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探索。试验表明,该航机改型燃烧室具有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点火可靠、出口温度分布均匀及 CO排放量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6.
王琴芳  马申义 《航空学报》1993,14(8):424-426
在TA-6发动机的压气机出口处引气,得到了发动机转速不变条件件下压气机增压比、引气阀压力损失系数、引气管内气流总压和引气气流温度与引气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引气量在9~22%范围内变化时,TA-6发动机流量几乎不变,压气机增压比变化仅5%,引气压力为1.27×10~2~2.45×10~5Pa,引气温度约473K。所得结果可为燃气涡轮装置引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凹型面埋入式涡流发生器的工作机理。并介绍在一个小宽高比二元单边凹壁亚声扩压壁前段出现气流分离,角落区域有倒流的情况下,采用适当几何参数的该型式涡流发生器大大减小分离区的范围,从而提高了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和减小总压损失系数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8.
固冲火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若干典型例子系统总结了目前固冲火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情况,着重指出了该技术在达到实际应用之前尚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9.
不同结构多点喷射燃烧室冷态流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流数、文氏管间距、扩压器与头部的间距等多点喷射燃烧室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来获取它们对多点喷射燃烧室回流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流数由0.82提高到1.24,回流区最大负速度和长度分别增加了52%和34%,最大负速度随旋流器叶片安装角是线性变化的;文氏管间距由0增加到0.4倍的文氏管出口直径时,回流区半径增加了33%,长度增加了43%;增大扩压器出口面积和头部与扩压器间距有利于旋流器之间流量分配均匀.   相似文献   
190.
逆压力梯度下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放大模型在低速回流式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了逆压力梯度下圆柱形孔、扇形孔和双向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孔间距、前倾角和径向角等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双向扩张形孔次之,圆柱形孔最小.孔间距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且动量比越小,孔间距的影响越大.前倾角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动量比越大,前倾角的影响越大.径向角的影响较复杂,小于30°且递增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大于30°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径向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