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74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针对车载舰模后甲板流场测量,开发了一种三丝热线探头,测量出三维流场速度和方向。试验是在汽车载着舰船模型沿机场跑道直线行驶下进行的,通过改变模型与车身轴线的夹角β,以满足试验时不同合成风向的要求。结果表明,模型甲板前沿流动分离形成一定的"死水区",流场十分复杂。车载规模试验在国内尚属首例,它为热线技术在外场测试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文中还阐述了三丝热线探头研制、工作原理、处理方法、外场数据测量及舰船模型后甲板流场测量结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2.
对近壁流动或称粘性次层流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为许多重大难题如:湍流边界层的结构、固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传质传热、人工减阻的机理等问题均与其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叙述用热线风速仪测量极近因壁区的流速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自由剪切湍流中的圆管射流所具有的流动特性,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haseDopplerParticleAnalyzer)对射流随轴向发展的最大速度进行了7次重复性测量试验,给出非侵入测量射流的势流区和湍流自模拟区的测量精度。文中还进行了热线与PDPA对射流最大速度随轴向衰减变化的测量试验,给出了PDPA与HW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曲线和公式。同时给出了侵入测量中探头对流场中当地速度的干扰影响量。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热线风速仪在3座典型低速风洞中进行了流场湍流度测量,这3座低速风洞包括1个低湍流风洞、1个常规闭口风洞和1个开口射流风洞。针对湍流信号通常受噪声干扰的问题,在湍流度值处理中引入了经验模式分解(EMD)自适应滤波和HHT时频谱分析方法。将EMD方法与其他几种湍流度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包括带通滤波方法(BP)、电磁噪声解耦方法(ENC)和高通惯性衰滤波方法(HPIA)。采用EMD方法测得低湍流风洞的湍流度值,在流场速度30~100 m/s的范围内小于0.05%。采用HHT方法完成了脉动速度信号的时频分析,分析发现开口风洞试验段的脉动速度HHT时频谱有突出的低频信号。所构建的EMD自适应滤波器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热线输出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低湍流度信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测量三维湍流场的热线响应方程及热线校正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娟  胡志伟 《航空学报》1994,15(12):1467-1470
从Jorgensen等效冷却速度公式出发推出了高阶精度的热线响应方程,它适用于密度不变低速条件下求解湍流场中时均速度和雷诺应力张量。应用该热线响应方程时不严格要求热线探头轴线与流场速度矢量完全一致,因此可简化热线测量的支撑和传动机构。导出的显式热线校正方程可保证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106.
光滑通道内格栅湍流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涡轮叶片内冷通道的流动换热,采用格栅对光滑通道内湍流度进行控制。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不同格栅尺寸激发的湍流度进行测量。实验中,在边长为80mm×80mm的方形通道中,放置了3种不同尺寸的格栅,利用热线风速仪,得到了通道雷诺数为5000~30000范围内的格栅后下游湍流特性。研究发现:流体通过该格栅后,气流在流经格栅后较短距离内就获得了4.5%的湍流度,同时湍流度沿程呈现衰减趋势,雷诺数对湍流度的影响较小。湍流积分时间尺度与雷诺数呈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三维弯管内分离流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承  郭荣伟 《航空学报》1994,15(9):1095-1099
通过热线测速系统对三维90°弯管分离流场的气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分离流场的测量及观察,给出了时均速度、脉动速度、雷诺应力的大小等数据。结果表明:在管道的中心线附近远离分离泡区域的紊流可以看作各向同性的;而分离泡与主流的过渡区域表现为强烈的各向异性;回流区的平均速度场分布与紊流度无关,回流的雷诺剪应力大小与当地平均速度无关,回流不是来自很远的下游。  相似文献   
108.
章阐述了用热线探讨进行试验的过程,测量了一涡轮叶栅下游端壁表面摩擦阻力系数分布与进口边界层厚度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摩擦阻力系数值随叶栅下游距离的增加有明显的降低。可以推测,在远离叶栅出口的平面,壁面三维流动的影响引起了热线探针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9.
阐述了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测量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比较了各种实验测量仪器的具体参数.而后分别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热线风速仪测量了涡轮叶栅沿叶高平面和出口速度场的整场信息,分析了圆柱尾迹对下游叶栅流动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相对叶高下叶顶和叶根的二次涡会合、脱离情况.研究发现,在较小的相对叶高下叶栅出口二次涡汇合,强度较大;而在较大的相对叶高下二次涡分离.同时,上游圆柱相对位置变化得到的最高效率对应着圆柱尾迹被输运到下游静叶的前缘附近,最低效率对应着圆柱尾迹被输运到下游静叶的流道中央.实验结果可为叶栅气动性能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平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纪椿  史志伟  杜海  胡亮  李铮  宋天威 《航空学报》2016,37(4):1166-1173
在低速射流风洞中,研究了单级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光滑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控制作用。实验采用热线测量技术,以边界层速度脉动与平均速度型作为转捩判据。实验发现,在来流速度为15 m/s,激励器连续放电参数为输出电压峰峰值11 kV,频率4.7 kHz时,在激励器放电作用下,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推迟约40 mm。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激励器布局下,研究了不同放电参数对边界层内速度型,速度脉动以及频谱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放电电压、频率和占空比能进一步推迟转捩。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器产生的射流效应可以增强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随放电电压、频率以及占空比增强,射流能量增大,因此边界层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转捩控制效果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