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14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162.
163.
刘金和 《航空计测技术》1995,15(1):38-38,40
引言热电偶检定时,要求炉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稳定在设定值。要达此目的,除应有升温快、保温好的炉子外,选择好其控温热电偶的放置位置,将是加快炉子控温速度、缩短检定时间的重要因素。1控温热电偶放置于保护管中控温控温热电偶和已捆扎好的标准、被检热电偶一同放置炉腔内同轴夹装的保护管内,保护管置于炉腔内层瓷管中。这样一来,控温热电偶与加热丝相隔3层,对因加热电流变化所引起的炉温变化的反应比较迟钝,也即滞后时间T较长,经测试,l”一50。左右。当炉于全功率加热时,控温热电偶热电动势快到达设定值,绕丝管(环绕加热…  相似文献   
164.
毛金道 《推进技术》1988,9(4):70-73
在采用直接加热器预热来流空气的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料室中进行了固体燃料燃烧的研究.燃料是聚丁烯(PE)和HTPB(以PE为主).利用H_2和O_2的燃烧预热空气.为较好地弄清燃烧过程,采用热电偶和燃气色谱技术,测出整个燃烧室的温度和浓度分布.在燃烧室的轴向和径向位置上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火焰稳定器的回流区和补燃室中的测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进气温度和流量的影响,讨论了火焰位置、湍流混合和燃烧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5.
166.
热电偶在工业控制中应用极为广泛,其冷端补偿直接影响到测量和控制的精确度。本文提出了几种具体的补偿办法和实际补偿电路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工业用热电偶校验装置。本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控温,数据自动采集,过程自动显示,自动计算处理,结果自动打印。并设计有自动关机,保护和报警功能。在检定人员进行简单的键盘操作后,整个检定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8.
钛合金铣削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具龙  张璧  白倩  程博 《航空学报》2018,39(12):422128-422128
钛合金(Ti-6Al-4V)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然而由于其导热系数低、弹性模量低等特性,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刀具磨损严重,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因此研究切削过程中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具有重要意义。从切削机理出发,将切削区域的3个热源等效为螺旋线热源,其中热流密度计算类比铣削力预测模型中铣削力计算方法,提出包含铣削热系数的热流密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标定铣削热系数,结果表明热流密度随切削厚度增加接近于线性增加。建立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半人工热电偶测温实验对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之内。提高了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的计算精度,并为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9.
为准确获取热电偶测量动态来流温度的响应时间即时间常数,根据能量守恒,考虑热电偶结点的对流、辐射和导热,推 导了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新公式。时间常数公式中涉及2个参数α和e,其中与表面辐射相关的参数α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 真小球在来流参数变化时的球温动态响应时间拟合获得,而与导热相关的参数e通过CFD仿真S型热电偶在来流参数变化时的热 电偶结点温度动态响应时拟合获得。通过仿真和试验2种方式对时间常数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公式计算和 CFD仿真得到的时间常数误差在20%以内,且仿真结果下的特定工况辐射和导热综合影响,能够使时间常数最低降为仅考虑对流 的33%;采用S型热电偶测量了标准高温燃气,通过对热电偶加载然后撤销电流获得热电偶测温的动态响应曲线和时间常数,试 验与公式获得的时间常数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2%,证实了公式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0.
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工作在高温、高转速、高气动负荷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在进行表面温度测量时,热电偶在叶片表面的集成/防护尤为重要,热电偶集成结构各组件之间的结合强度决定了涡轮转子及附加测量结构能否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基于增材制造和火焰喷涂的涡轮叶片表面热电偶集成结构,以涂层厚度、热电偶直径及增材结构形式作为设计参数,共设计9种热电偶集成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和强度分析,研究各变量对组件结合面强度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从参数矩阵中选择最优的设计构型,进行热电偶集成/防护,并通过高速旋转试验验证了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