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602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1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超声波震荡和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了以SiO2为凝胶剂的凝胶汽油QNJ?1和QNJ?2,利用旋转式流变仪对QNJ?1和QNJ?2的表观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凝胶剂含量、剪切速率以及预剪切对凝胶汽油表观粘度的影响,获得了该种类型的凝胶汽油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表观粘度。实验表明,随着凝胶剂含量的增加,表观粘度增大,在低剪切速率条件下尤为明显;当凝胶剂含量相同时,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越来越小;预剪切能够显著降低凝胶汽油的表观粘度。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凝胶汽油粘度对雾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变弯度导叶对某高负荷双级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某高负荷双级风扇在非设计转速出现的裕度不足和转子攻角过大的问题,研究了变弯度导叶的调节对高负荷双级风扇气动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形式变弯度导叶和传统可调导叶的性能差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80%转速时高负荷双级风扇的绝热效率随着正预旋角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预旋角度为30°时的绝热效率提高了3.5%;传统可调导叶扩稳效果较优,受到大预旋角度下大损失的限制;变弯度导叶的开缝形式、开缝位置、导叶稠度均与气动性能密切相关,具体设计需要根据高负荷双级风扇工作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应用面元法和有限法建立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位于变形后缘上表面的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将被"吸"成鼓包形状,且这个局部变形对翼型后缘部分的压力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柔性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随其弹性模量、厚度和初始预应变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柔性蒙皮的变形量随着翼型后缘偏角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并不是随着后缘偏角的增加而增大;增加蒙皮的厚度可以减少柔性蒙皮的最小弹性模量和最小拉伸刚度,但蒙皮的厚度受限于机翼的结构空间;满足Jacobs形变准则的蒙皮最小拉伸刚度随着蒙皮预应变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4.
预旋进气小尺寸涡轮叶片冷却的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和掌握一种具有直通式冷气预旋进气系统的小型燃气轮机涡轮转子叶片的流场,在旋转雷诺数Reθ=4.66×106和冷却空气的无量纲质量流量Cw=1750时改变预旋角θ的大小,使其在15°~90°变化,通过数值研究得到了预旋角对涡轮盘腔、连管和涡轮叶片内冷却空气的流动以及叶栅通道中燃气的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旋角的变化会改变涡轮盘腔、连管和涡轮叶片冷气进口附近局部区域的流场,但是对涡轮叶片内其它区域和叶栅通道中的流动基本没有影响。(2)随着预旋角的增大,涡轮盘腔内预旋进气冷气射流的轴向穿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当θ<45°时冷却空气沿外围屏流向转盘接收孔,而当θ>45°时冷却空气沿内围屏流向转盘接收孔;气流的周向速度随着预旋角的增大而减小。(3)垂直进气时连管内存在多个回流区和很大的涡流,流动损失较大,而采用预旋进气能够减弱或消除这些流动结构,存在最优预旋角θopt,θopt≈45°,此时连管的有效流通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05.
直接供气预旋转静系流动和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翔  冯野  徐国强  赵熙  赵南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188-2193
采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分别从维度模型和湍流模型两个角度对接近真实的高压涡轮旋转盘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一种直接供气预旋转静系旋转盘腔模型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通过计算研究发现:低位腔内的流动仅由中心入流控制,二维计算不能反映高位腔内中心入流与预旋入流的掺混;二维和三维计算所得的腔内压力分布相似,实验值介于两者之间;主盘面的换热主要受中心入流控制,二维和三维计算差别不大,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在定性和定量上均能更好地反映换热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6.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是电子对抗领域一个关键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磁环境日趋复杂,信号分选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意义、系统组成和分选流程,然后介绍了改进 K-均值算法.为了有效实现信号分选,提出了基于改进K-均值算法的信号分选方法,该方法可对到达角、载频和脉宽参数进行分选.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分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7.
直升机飞行时桨叶会产生挥舞、摆振和扭转等复杂运动,受到这三种复合载荷的作用,必须辨识、解耦和提取载荷测量信号.为了消除挥舞对摆振的影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以确定桨叶实际预扭角,消除挥舞对摆振的耦合,弥补了以往方法的不足,从而得到了更为真实的载荷数据.  相似文献   
108.
数字预失真技术是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研究的热点,自适应算法的选择对预失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传统的LMS算法和RLS算法,发现其收敛速度和计算复杂度不可兼得,变步长算法对收敛性能有所改进,但效果有限。结合两种算法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用于多项式数字预失真系统。采用间接实现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适用于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9.
以二维编织碳纤维碳布为预制体,采用聚铝碳硅烷(PACS)为聚合物前驱体,应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聚合物浸渗-裂解(PIP)工艺制备微量Al掺杂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微量Al掺杂对C/SiC微观结构、力学、热膨胀和氧-乙炔焰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微量Al未改变C/SiC的微观结构和热膨胀性能,也未降低其韧性和强度;但微量Al掺杂提高了C/SiC的抗烧蚀性能,含微量Al的SiC氧化形成微量Al熔于SiO2的固熔体,微量Al提高了SiO2的黏度和致密度,减小SiO2挥发,较未掺杂Al的C/SiC相比,线烧蚀率降低了26%。  相似文献   
110.
NY9200GA树脂体系预浸料自动铺放粘结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NY9200GA环氧树脂 体系预浸料的自动铺放粘结性工艺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预浸料粘结性测试装置,通过单因素试 验,研究不同铺放工艺条件下预浸料的层间粘结性变化规律;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各铺放工艺 参数对粘结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铺放温度的升高,预浸料层间粘结性先增大后降 低,在温度为40 ℃时粘结性出现峰值;铺放压力的增大和速度的减小均会增加预浸料层间的粘结性;温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值的影响最大,压力的影响次之。此外,预浸料层间粘结性与放置 时间和纤维方向有关,在室温环境中存放的时间越长,预浸料层间的粘结性越低;随着相邻铺 层间纤维夹角的增加,预浸料层间粘结性也逐渐增加,其中0°/90°铺层间粘结性是0°/0°的 近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