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6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820篇
航空   3352篇
航天技术   533篇
综合类   488篇
航天   144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计算方法及其实验验证 本文用分析法见文献[1],这里以WS9高压二级涡轮转子叶片(简称WS9叶片)为例来说明方法的特点。该转子轮盘上均匀安装110片叶片,组成具有循环对称接触结构的叶片环,有接触表面的循环对称结构。据此,可将图1所示的一片叶片取作基本段分析,但同时必须在该叶片一般有限元刚度方程中引入缘板及叶冠的循环对称接触表面(叶冠的A1侧面与A2侧面,以及缘板的B1侧面与B2侧面)处的循环对称接触  相似文献   
82.
测试了IMI834高温钛合金在600~750℃的空气中热暴露100小时后拉伸性能,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暴露前后的组织变化及拉伸断口,认为表面氧化是造成合金热暴露后塑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基体组织内有序α2相和硅化物的析出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造居了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和塑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83.
董玉锋  吴长春  黄茂光 《航空学报》1991,12(11):584-591
 本文通过引入单元内位移和优化处理的单元应力场,以计入剪切变形的板弯曲能量泛函为基础,导出适用于厚、薄板分析的四边形杂交应力元。内力场和内位移的合理选择避免了单元零能模式的出现、避免了解的剪切自锁现象。该优化单元显示了较好的通用性和收敛性。对关于剪切自锁的RCI判据提出了反例、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4.
涡轮后机匣是一个重要的大型承力部件,作者运用MSC/NASTRAN分析系统的循环对称功能,对在结构上具有循环对称性,处于气动、温度和质量载荷联合作用下的某涡轮后机匣及与其相联接的承力环和后轴承座进行了应力分析,实践表明,在计算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这种循环对称性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计算结论是,该系统的整体强度完全满足有关设计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用于棘轮变形预测的棘轮演化统一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大量单轴棘轮实验基础上,研究了均值、幅值、峰值和谷值应力对 304不锈钢的饱和棘轮应变的影响规律,首次提出了棘轮应力σr和棘轮门槛值σrth 的概念,建立了基于单参数控制的、用于饱和棘轮应变预测的 SRM饱和棘轮本构模型和用于独立循环应力工况下棘轮应变演化预测的 REM棘轮演化模型,并由此发展了全面描述任意循环应力工况下棘轮应变演化规律的 URM棘轮演化统一模型。抛物律模型 SRM和幂律模型 REM对实验数据拟合的相关系数均超过 0.98。URM建模容易,只需 4~ 6个试样的单轴棘轮实验数据。此外还讨论了获得 SRM本构模型的单试样实验法。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介绍了孔的挤胀销棒应力压印工艺,进行了压印之后孔周围的残余应力和压印前后孔的疲劳寿命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了挤胀销棒应力压印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基于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详细分析推导了纤维中的残余热正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解析公式,并与已有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纤维与基体脱粘的原因及热残余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纤维和界面层材料的弹性模量,界面层的厚度以及纤维的长径比等。通过分析得出:纤维中的压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都随着界面层的厚度及其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长径比的大小对纤维中的压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所研制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两种泡沫塑料在室温至700℃的范围内,其热重曲线均呈现三次失重,而其DSC曲线在30~260℃范围内无明显的吸热峰和放热峰。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第一失重温度并非泡沫塑料的热分解温度,第二失重温度是聚氨酯链段的分解温度,第三失重温度是异氰脲酸酯环的分解温度。本文提出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结构与其热行为的关系。论述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热行为的机理。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LC9高强度铝合金过时效工艺试验,并与LC9CS状态作性能对比,证实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应力腐蚀及抗裂纹扩展性能,从而确认LC9CGS3铝合金在飞机上推广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