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278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高温区碰并诱导气相爆轰二次起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心形管内气相爆轰二次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二阶附加半隐的龙格-库塔法和5阶WENO格式求解二维欧拉方程,采用基元反应来描述爆轰化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气相爆轰在心形管中传播,由于壁面几何结构的作用,爆轰波熄灭后会发生二次起爆。该二次起爆由高温区碰并所诱导,且在管道不同位置诱导了两处二次起爆。爆轰流场中存在未反应气囊、射流、爆轰波马赫反射、激波与火焰作用及其所诱导的不稳定性等现象。计算得到的二次起爆过程胞格结构演变与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42.
SiO2气凝胶制备条件正交优化设计及其热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酸碱两步催化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反应物的配比是影响SiO2气凝胶制备最主要的因素.为了得到热导率最小、密度最小的SiO2气凝胶,本文设计了一个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去离子水、无水乙醇、HCI和氨水等反应物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摩尔比.同时为了保证所有实验均能在相同条件下发生,确定了其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制备的最优反应摩尔配比为TEOS:去离子水:无水乙醇:HCl:NH3·H2O=1:4.5:10:0.0005:0.0018.这将为进一步探讨SiO2气凝胶制备工艺优化和热物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3.
通过分析和估算,说明火焰稳定器回流区内燃油浓度是决定回流区化学反应率和加力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关键,在来流速度场和燃油浓度场不变的条件下,稳定器的形状不同,燃油收集率β2和液态燃油蒸发率β3也不同,因此引起回流区燃油浓度差异大,导致加力燃烧室性能的变化。在设计和调试加力燃烧室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火焰稳定器的形状和布局,又要考虑稳定器与燃油浓度场的匹配,而回流区的燃油浓度则是分析和考虑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44.
Al/TiC中TiC反应合成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以下机理,即:在碳颗粒的周围形成一层富钛的复合层,钛原子扩散穿过该层与碳原子反应生成TiC,形成的TiC从溶液中析出且向外扩散,建立了Al-Ti-C体系中反应生成TiC颗粒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反应速度的表达式:d(V)dt=-πDV(6VN2C)13(1+2ββ)NAlMAlρAl+VMTiρTiρCMC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体系温度、预制块中铝粉的含量,富钛层的厚度和碳颗粒的大小。减少铝粉含量、富钛层的厚度和碳颗粒的大小,以及升高体系的温度将加快反应的速度。  相似文献   
445.
为了找到满足聚三唑聚醚复合推进剂使用要求的键合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羟基含量的键合剂,TNG—OH。利用13C—NMR,FTIR和热失重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到聚三唑聚醚复合固体推进剂中。13C—NMR和FTIR结果确定了三唑环的形成以及羟基和叠氮基的存在,而热失重结果则表明键合剂中三唑环的形成有利于其热稳定性的提高。键合剂TNG—OH在含高氯酸铵、铝粉和硝胺的聚三唑复合固体推进剂中能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与不含键合剂体系相比,60℃和20℃时,复合推进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显著提高;-40℃时,所有推进剂体系均发生了明显的屈服现象,且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变以及断裂应变均随着TNG—OH键合剂中羟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传统聚氨酯用键合剂LBA–604相比,含键合剂TNG—OH的聚三唑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46.
讨论了Al-TiO2-C反应系原位反应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常温和高温拉伸性能及其断裂机理.当C/TiO2摩尔比为0时,增强相由α-Al2O3和Al3Ti组成,随C/TiO2摩尔比的增加,Al3Ti逐渐减少,在C/TiO2摩尔比为1时,Al3Ti基本消失.室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随C/TiO2摩尔比的增加而同步提高,分别由250.4 MPa和4.0%上升到350.8 MPa和6.0%.SEM观察发现有的Al3Ti自身解理开裂,并在四周形成较大韧窝,拉伸时裂纹核可在Al3Ti棒中和基体中α-Al2O3的聚集处形成,并分别在棒的解理面和基体中扩展引起断裂.高温时,热错配应力促使裂纹核先于基体在Al3Ti棒与基体的界面萌生扩展,Al3Ti从基体中脱离,断口出现洞坑,C/TiO2摩尔比为1的复合材料在727K时,拉伸强度降为93.3MPa,延伸率升为11.0%.  相似文献   
447.
为改善极端条件下航空煤油的点火和燃烧性能,提高煤油活性,本文在大气压氮气环境下利用纳秒脉冲电源产生的滑动弧等离子体进行煤油裂解实验研究,得到了包含活性更高的气态轻质烃和氢气等小分子物质的裂解气。通过改变电源输出脉冲电压的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得到了裂解气产量、碳氢比以及裂解气中各组分选择性的变化规律,并总结了相关的部分反应路径。实验结果如下:裂解气产量随着上升沿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下降沿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裂解气碳氢比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裂解气主要组分中,乙烷选择性最高,在各实验工况下均超过30%;随着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的增加,裂解气中丙烷和丙烯的选择性均降低,氢气的选择性上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的变化对裂解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可以将煤油中的部分大分子烃类转化为气态轻烃和氢气等高活性组分。同时,增加纳秒脉冲电压下降沿时间能够改善滑动弧等离子体的裂解效果,获得更多活性更高的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448.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构,Cf/C-Zr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323.2 MPa和46.6 GPa,表现为韧性断裂。采用氧乙炔实验进行抗烧蚀测试,在表面温度为18 00~1 900 ℃下,ZrC含量较多的Cf/C-ZrC-SiC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63 mg/s和2.367 μm/s,ZrC含量较少的Cf/C-SiC-ZrC复合材料分别为2.056 mg/s和5.067 μm/s,Cf/C-Zr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449.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研制现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的性能、制备和运用.PMI 泡沫耐高温、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具有很宽的高频稳定性、100%闭孔,非常适合于制备泡沫夹心结构.配方技术、分子结构控制技术是 PMI泡沫制备的关键技术.泡沫配方与主原料(甲基丙烯睛和甲基丙烯酸)、引发剂、发泡剂、交联剂、阻燃剂和其他添加剂有关,其种类和用量需要通过试验仔细选择.阐述了反应原理.二步法工艺即低温预聚合和高温发泡,适合于PMI泡沫的制备.预期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0.
为了得到一个适用于超声速燃烧模拟的小规模正癸烷骨架机理,以现有的正癸烷燃烧机理(S709)为基础,通过机理简化和参数对比优化的方法,构建了包含27个物种和105个反应的高温骨架机理(S27)。在温度(T:1000–2000 K)、压力(p:0.1–0.3 MPa)、当量比(Φ:0.5–1.5)的超燃典型工况范围内,通过Chemkin-Pro软件计算了S27对于层流火焰速度、点火延迟时间、熄火拉伸率的预测值,在0.1 MPa富燃条件(Φ=1.7)下,计算了主要物种浓度分布,并与文献正癸烷骨架机理(S40,S96)、S709的模拟值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机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S27的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和S709结果吻合良好。通过研究S27在高温条件下含C物种的反应途径以及影响层流火焰速度的关键反应,进一步证明了S27的合理性。相较于S709及其他正癸烷骨架机理,S27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效率,展现了此机理应用于超燃流场数值模拟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