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278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利用钢熔体点燃Ti-C-3Ni-Al体系热爆反应,在钢件表面合成一层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对Ti-C-3Ni-Al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和热爆产物的形貌的分析,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形态及界面。结果表明:在熔融钢液作用下,Ti-C-3Ni-Al体系反应完全,制备出TiC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发现,TiC的含量对表面复合材料的表面组织和界面结合有明显影响,随着TiC含量的提高,颗粒尺寸略有长大,复合材料更致密,与钢基体界面变为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422.
SiO2气凝胶制备条件正交优化设计及其热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酸碱两步催化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反应物的配比是影响SiO2气凝胶制备最主要的因素.为了得到热导率最小、密度最小的SiO2气凝胶,本文设计了一个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去离子水、无水乙醇、HCI和氨水等反应物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摩尔比.同时为了保证所有实验均能在相同条件下发生,确定了其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制备的最优反应摩尔配比为TEOS:去离子水:无水乙醇:HCl:NH3·H2O=1:4.5:10:0.0005:0.0018.这将为进一步探讨SiO2气凝胶制备工艺优化和热物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3.
苯并噁嗪/酚醛共混树脂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苯并嗯嗪/酚醛共混树脂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共混树脂的粘温特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共固化机理等。结果表明:苯并嗯嗪树脂与酚醛树脂几乎能以任意比例混合固化;苯并嗯嗪质量分数为40%的共混树脂FBZ/4,其粘温特性和DSC分析表明,反应活性优于其它几种共混树脂。  相似文献   
424.
环氧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工艺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环氧E-51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BADCy)复合材料的铺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BADCy树脂和环氧E-51树脂经适当预聚后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粘性,可制作出具有室温铺敷性的复合材料预浸料。研究还发现,氰酸酯的纯度对预聚反应影响较大,工业品的BADCy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提纯后的BADCy反应活性低。少量环氧E-51对BADCy的预聚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大于5份后,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5.
TiAl合金与42CrMo扩散钎焊的界面组织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真空扩散钎焊方法对870℃下TiAl/B-Ag72Cu/42CrMo进行了连接,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成分线分析及成分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TiAl/B-Ag72Cu/42CrMo扩散钎焊接头组织及接头反应层的形成机理.界面分析显示,B-Ag72Cu/42CrMo的界面未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而TiAl/B-Ag72Cu的界面上有Ti(Cu,Al)2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分析了连接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长大机制,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长大机制,分为等温凝固和冷却凝固两个阶段.元素的扩散是控制接头形成的主要因素.连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长大主要有钎料的熔化、沿晶界优先扩散、等温凝固、柱状和蘑菇状长大及纵向长大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426.
带干摩擦阻尼结构叶/盘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叶轮机等动力机械中带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减振机理进行了研究 ,并对带此结构的叶 /盘系统的响应特性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采用谐波平衡法对此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线性简化 ,建立此系统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在有限元数值分析中导出系统的响应特性计算方法 ,并藉助于 ANSYS软件对某型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带凸肩风扇转子及某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带拉筋涡轮转子为分析实例。由不同的干摩擦阻尼下系统的幅频特性族曲线可导出阻尼的临界值 ,并导出干摩擦阻尼接触面正压力优化的概念。所得结论对今后动力机械中带干摩擦阻尼减振结构的合理设计与寻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7.
Al/TiC中TiC反应合成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以下机理,即:在碳颗粒的周围形成一层富钛的复合层,钛原子扩散穿过该层与碳原子反应生成TiC,形成的TiC从溶液中析出且向外扩散,建立了Al-Ti-C体系中反应生成TiC颗粒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反应速度的表达式:d(V)dt=-πDV(6VN2C)13(1+2ββ)NAlMAlρAl+VMTiρTiρCMC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体系温度、预制块中铝粉的含量,富钛层的厚度和碳颗粒的大小。减少铝粉含量、富钛层的厚度和碳颗粒的大小,以及升高体系的温度将加快反应的速度。  相似文献   
428.
用偶合算法求解三维定常椭圆型N-S方程组,计算了火箭冲压发动机内部的湍流反应流场。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用块隐式法求解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湍流流动用k-ε模型描述,湍流燃烧采用掺混控制的局部瞬时不混合模型。实践表明,尽管密度场变化剧烈,仍能快速收敛。算例中网格点数为39×13×18。计算出的燃烧效率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29.
利用TGA、DSC、IR和DMTA等现代分析手段考察了PMR-Ⅱ型聚酰亚胺树脂KH-305-50A(长期使用温度达371℃/1000h)的化学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含氟的耐高温树脂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115℃-300℃之间进行了酰胺化和酰亚胺化反应,生成了聚酰亚胺预聚体;280℃-470℃该预聚体发生加成型的交联固化反应,且在370℃-380℃之间固化反应最快。  相似文献   
430.
SiC颗粒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经 12 0 0℃× 10h钝化氧化处理后在表面形成厚约 0 .6 μm ,具有晶态的 β 方石英结构的致密氧化膜。经在氢气气氛 ,115 0℃× 1h高温处理 ,3SiCP/Fe界面反应形成以Fe3 Si,颗粒状石墨和Fe3 C为主的反应产物。Fe3 Si和颗粒状石墨构成反应区 ,Fe3 C在金属基体晶界形成片状珠光体。 10SiCP/Fe中的界面反应更加激烈 ,SiCP 被完全消耗 ,并被由Fe3 Si和石墨颗粒构成的反应区所替代 ,金属基体因含Si量高而脆化。SiCP 表面氧化膜通过隔离原本相互接触的SiC与Fe以阻碍Fe ,Si和C原子的相互扩散 ,有利于抑制O SiCP/Fe界面反应 ,提高其界面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