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航空   2053篇
航天技术   315篇
综合类   399篇
航天   90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31.
王宏宇  王辉  石义雷  龙正义  毛春满  李杰 《宇航学报》2020,41(12):1525-1532
针对高超声速稀薄来流条件下的激波干扰气动热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长时间、中低热流量值(5~500 kW/m2)的带封装结构的量热计,采用空气隔热设计方式降低其侧向传热,实现了有效一维传热,延长了测试时间;并通过热流传感器标定试验,实现了热流高精度测量。为验证量热计的测量性能,开展了地面标定实验和基于双锥模型的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激波/边界层干扰实验(M10和M12),量热计与同轴热电偶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量热计适用于稀薄来流条件下激波干扰引起的复杂气动热问题的热流测量。相比于同轴热电偶,量热计响应时间较慢,但对于较大热流,由于极大减轻了侧向传热的影响,测量精度较高。同轴热电偶对低量值热流(5~20 kW/m2)的测量性能较好,信噪比(SNR)较高。研究成果为开展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稀薄流激波干扰气动热试验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32.
量子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线量子通信研究与应用的热潮,量子通信的高度安全性似乎已经达到了战场通信的终极目标,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针对这一情况,在简要介绍量子通信系统常见类型的基础上,对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靠性进行了必要的区分,指出目前仍然能够利用无线量子通信工程实现中的缺陷来进行窃听,而且可以通过对无线量子通信传输的压制干扰来极大地降低其有效性与可靠性,甚至达到阻断无线量子通信传输的目的.以上探讨对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无线量子通信系统的特点,以及从电子对抗向量子对抗的应用扩展推进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33.
红外制导导弹是飞机平台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对国外先进红外对抗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技术,为机载红外对抗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4.
在Petschek模型中,排空区边界处的一对慢激波是能量耗散的重要机制.已有大量行星际空间的Petschek型磁场重联排空区观测事件被报道,但是只有少量的排空区边界处观测到了慢激波.针对一例位于磁云边界层中的Petschek型磁场重联排空区观测事件,在排空区靠近磁云一侧边界处证认了一例慢激波.激波跃变层两侧的磁场和等离子体参数满足Rankine-Hugoniot关系,且激波上下游的中间马赫数均小于1,上游的慢马赫数为2.94(>1),下游的慢马赫数为0.65(<1),符合慢激波的观测特征.磁云内部的等离子体β值很低,局地阿尔芬速度高,同时磁云边界层中可能发生丰富的磁场重联活动,这可能是磁云前边界处慢激波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5.
利用D.Nixon跨声速摄动理论对目前奉行的洞壁干扰总体型修正提出了质疑;讨论了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支持了洞壁干扰的当地型修正战略。  相似文献   
936.
B/L湍流模型在强压力梯度流场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对在湍流计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Baldwin/Lomax(B/L)代数湍流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B/L模型考虑了压力梯度及物面引射速度对内层VanDriest衰减因子的影响。与此同时,文中还用修正的B/L湍流模型对亚声平板附面层流动、拉伐尔喷管内的正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动进行了计算。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修正后的B/L模型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具有强压力梯度的激波/附面层干扰区内流动压力分布,而且还可以准确地预报激波/附面层干扰引起的流动分离,从而为B/L模型的工程应用开拓了领域。  相似文献   
937.
给出了在二维和三维条件下激波(爆炸波)与物体相互作用的一些典型计算结果,概括总结了激波管中实验的有效性,提出了改进数值方法(包括差分格式,网格系统),发展三维光学定量可视化技术和进一步研究非定常湍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8.
对后掠平板用可控的人工激励激发基频与二次不稳定性,研究层流后掠机翼流动导致最后转捩的过程.实验中发现有两个高频二次不稳定模态出现.其中一个为最大放大率的模态,位于垂直于壁面的速度型的拐点处,属于拐点不稳定性.另一个模态位于附面层的三分之一处.高频二次不稳定模态的增长比基频及其谐波要大的多,但与后者类似具有饱和阶段的出现.高频二次不稳定模态对最后转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其他扰动的相互作用,并导致出现紊流状态宽带频谱.  相似文献   
939.
运动激波在波前同向气流中传播时与壁面附近边界层发生的相互作用,既不同于定常的激波边界层干扰,也与普通激波管中端壁反射激波与边界层的作用有很大差异。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表明,激波与边界层作用后,波面在壁面附近发生了明显弯曲,且触及壁面;弯曲的激波与壁面进一步作用后发生反射,由于波前气流速度不同,这种反射存在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两种类型;由于激波反射,波后壁面附近形成了一个高压区;激波与边界层作用后,波后边界层内出现了一系列高低压区相间的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940.
一个计算旋翼/机身/尾迹间非定常气动干扰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二阶升力线/全展自由涡模型和机身面元模型基础之上的。通过迭代机身在桨盘平面、尾迹定位点的诱导速度和旋翼/尾迹在机身表面的诱导速度,形成一个耦合的分析模型。在分析中计入了非定常项。作为算例,对两种孤立机身表面的平均压强系数分布以及旋翼机身组合体中机身表面的非定常压强系数分布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