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4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318篇
航空   2736篇
航天技术   521篇
综合类   363篇
航天   89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讨论了在不同光路的仪器上,平晶表面形状的判断方法。具体分析了加压分析判断法的应用技巧,了解其原理,灵活运用;说明了阶跃温升法的通用性,介绍了该方法对于一级平晶表面形状判断的优势;介绍了试测分析判断法的参考价值,说明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不同的修整条件修整砂轮,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砂轮表面轮廓曲线数据,通过FFT软件分析其频谱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修整深度较小时,砂轮表面出现明显的修整特征频率;当修整深度增大时,修整特征频率不明显.而修整进给率较小时,修整特征频率不明显;当修整进给率较大时,砂轮表面出现明显的修整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993.
2009年10月2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长度研究室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激光干涉比长仪项目在上海通过了客户的验收,成功交付给客户使用。  相似文献   
994.
分析了小角度正弦激光干涉仪的有关特性,叙述了这种方法的测量原理,计算了几种因素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指出提高测量准确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5.
《航天器工程》2009,(4):43-43
据腾讯科技2009年6月22日报道,日前有俄科学家们指出,人类在重返月球表面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克服一系列运载工具方面的难题,还要面对由于月球本身特性而产生的大量困难。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发现在月球表面的大量静电荷(所产生的电压有可能会超过4500V),可能会对未来的登月行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一种静态激光长刻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该光刻方法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997.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0,19(1):110-11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09年11月10日报道,在NASA出资赞助,美国太空基金会主办的“波束能量挑战”大赛中,一款名为“激光动力自动攀登者”的太空升降车凭借新奇的设计理念和良好的演示效果而一举夺魁。  相似文献   
998.
潜艇越来越隐蔽,鹈鹕的眼力也需要增强。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航空探潜新技术,颇具创新色彩,现在为各位读者介绍如下。蓝绿激光探测系统激光海深测量仪原本是用于测量海水深度的专用仪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前苏联等国相继研制出机载激光海深测量仪。后来,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机载激光探潜(探雷)系统,俄罗斯率先研制并装备了机载紫石英激  相似文献   
999.
表面贴装元件手工拆卸和焊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表面贴装元件应用日益广泛,要掌握手工拆卸和焊接方法,除了能熟练使用焊接工具外,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拆卸和焊接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在1907年,瑞典化学家斯凡特·阿列纽斯提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把地球上的微生物用特殊的方式,比如恒星光压(即辐射压,电磁辐射对所有暴露其下的物体表面所施加的压力。)推动抛到遥远的太空里,如果它们遇到了合适的环境,说不准就能在那里存活下来,并进化出高智慧生命。一些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就是40亿年前由彗星带来的微生物孢子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