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365篇
航空   2933篇
航天技术   383篇
综合类   343篇
航天   8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由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和链路捕获跟踪的不确定性,多种形式的信道纠错编码技术正被广泛发展研究。结合空间激光通信链路中误码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对于在大气结构参数为1.5×10~(-14) m~(-2/3)、风速为20 m/s的空地激光链路的环境下,在系统数据速率为2 Gbit/s、要求误码率为10~(-6)时,LDPC码结合交织码相对未编码系统有3 dB的等效编码增益,LT码相对未编码系统有3.8 dB的等效编码增益。提供了一种能快速生成、扩展和校验的编码和交织实现方法,以抵抗大气湍流的快速变化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基于激光的便携式飞机装配接缝质量检测仪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的便携式接缝质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及硬件组成。使用该检测仪对飞机缝隙和台阶阶差进行了测量,通过与人工测量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该装置可实现对特征三维信息的快速自动检测,工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5.
通过科技创新建立的APU全寿命及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概率神经网络对APU系统故障进行智能判断,运用0-1线性规划法自动产生基于APU性能的维修管理决策,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产生基于价值系数的维修管理决策。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APU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使APU的维修决策由静止的、事后分析可靠性转变为预测性、基于概率分析方法的维修决策。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油滴变形和运动、油滴/腔壁碰撞过程质量和动量转移,以及二次油滴沉积的分析,在考虑油滴尺寸统计分布特征的情况下,建立了轴承腔中润滑油滴沉积过程中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分析模型。探讨了油滴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对油滴运行轨迹的影响,以及油滴变形和二次沉积效应对典型尺寸油滴沉积特性与润滑油滴沉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变形后油滴所受阻力增加,运行轨迹更加弯曲;受气相介质影响,油滴无量纲长半轴和短半轴呈动态变化且变形量呈对称分布;一次沉积质量增加,一次动量转移减小;二次油滴沉积是润滑油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的主要部分;相较于转子转速,密封进气量对油滴沉积质量的影响更大;动量转移量随着转子转速的升高而增大,而密封进气量的影响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17.
118.
TC4钛合金蒙皮骨架结构焊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9.
120.
为提高涡轮叶片疲劳寿命,探索了一种利用水下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处理涡轮叶片残余应力的技术。利用波长532 nm、脉宽10 ns、能量1.2~1.5 J、光斑直径1.0 mm的YAG激光器,对涡轮叶片榫齿部位进行了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结果表明,水下激光冲击强化方法能有效消除、调整机械加工残余应力。当激光功率密度大于2.5 GW/cm~2且小于7.5 GW/cm~2时,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表面残余应力也相应增加;当功率密度大于10.0 GW/cm~2后,表面残余压应力随功率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功率密度等于7.5G W/cm~2时,表面残余应力为-419.5 MPa,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