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3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285篇
航空   3441篇
航天技术   420篇
综合类   251篇
航天   94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提高涡轮叶片疲劳寿命,探索了一种利用水下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处理涡轮叶片残余应力的技术。利用波长532 nm、脉宽10 ns、能量1.2~1.5 J、光斑直径1.0 mm的YAG激光器,对涡轮叶片榫齿部位进行了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结果表明,水下激光冲击强化方法能有效消除、调整机械加工残余应力。当激光功率密度大于2.5 GW/cm~2且小于7.5 GW/cm~2时,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表面残余应力也相应增加;当功率密度大于10.0 GW/cm~2后,表面残余压应力随功率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功率密度等于7.5G W/cm~2时,表面残余应力为-419.5 MPa,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2.
为掌握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桨间气动干扰规律,降低桨间气动干扰强度,提升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气动性能,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cks方程耦合湍流模型的计算方法,并使用了滑移网格技术,研究了4种不同桨间距的6×6构型对转螺旋桨的桨间气动干扰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桨间距选择了4种不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轴向桨间距中,当桨间距为0.25倍螺旋桨直径时,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平均推进效率最高,并且气动干扰导致的效率脉动幅度较小;随着桨间距的增大,前、后排桨受到的气动干扰强度都会减小,相比于后桨,前桨因气动干扰造成的脉动对桨间距更加敏感。可见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桨间距会对螺旋桨的气动干扰,及气动性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在设计共轴对转螺旋桨时选择合适的桨间距,有利于提高螺旋桨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激光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激光性能测试设备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周全的激光性能测试设备研制方案,对该设备的结构设计、光路设计、以及测试方法作了详尽论述。设备中利用两对相互垂直的P分光镜和S分光镜以补偿偏振光在45°面上透反射率不同而造成的测量误差,进一步保证了激光能量测试的准确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设备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激光器性能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工业4.0概念的逐步成熟,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生产以及智能化物流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模式,传统的制造企业会面临智能化的升级和转型.在此背景下,从提高工业化生产自动化程度的角度入手,在生产流水线中引入自动导引车.然后针对每一种导航方式分析其优缺点,并且结合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具体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从原理上重点阐述了激光导引的情况,同时分析了自动导引车(AGV)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后续在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自动导引车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对三种无定向激光陀螺捷联惯组标定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案的标定原理,提出了利用标准差作为评价标定方法优劣的指标.结合对某一激光陀螺捷联惯组标定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在无北向基准的情况下,三种标定方法在标定时间和标定精度两个指标上的对比结果,为无定向激光捷联惯组的标定提供了指导,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了以微步距硬件插补为核心的三维激光切割数控系统构架,分析了软件任务并构建了控制功能的实时调度模型,实现了Windows平台的实时性及多任务协调控制。开发了基于DDA精插补的微步距硬件插补模块,满足运动控制的速度与精度要求;构建了内核驱动模块实现中断响应与伺服控制;结合空间圆弧转接理论与前推–回溯算法开发了轨迹速度预测与平滑模块;提出了硬件分频调节法实现进给倍率的改变。该三维激光切割数控系统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并且软硬件结合的开放式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以及功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7.
《航空制造技术》2012,(22):54-56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历经30余年,其中,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飞机的数字化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大提升了飞机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从零部件的加工到飞机的装配,现代化的测量技术遍及飞机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为飞机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制造保驾护航。本文对当前航空航天行业的精密测量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08.
于蓝 《航天》2010,(4):53-53
据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网站2010年2月19日报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固态激光系统正在新墨西哥州高能激光系统测试工厂进行实地测试。在与美国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白沙导弹靶场测试合作之后,BAE系统公司与诺·格公司签订了合同,把联合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第三阶段系统从加州激光工厂搬迁到新墨西哥州工厂。实地测试预计在今年展开。  相似文献   
109.
文章概述了激光器相位噪声对零差相干检测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特定的基于平衡探测的科斯塔斯(Costas)环路接收系统相位误差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最后获得了不同传输码速率下的零差相干检测光通信系统对激光器线宽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11):5-5
开启新航天时代 人类开启航天时代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然而我们目前在太空中仍然不能以很高的速度飞行。日前科学家表示,如果使用一种聚变燃料,我们或许可以将前往火星的飞行时间缩减为3个月,就像《星际迷航》里那样。——是的,这就是“二锂晶体”!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研发一款新型推进技术,其可以实现相当于现有技术2倍的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