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航空   1476篇
航天技术   229篇
综合类   213篇
航天   46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基于流动点火平台,在不同当量比和流速下,对丙烷/空气稀薄预混气进行了激光点火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当量比和流速的增加,火焰发展速度加快且火焰面积增大;火焰中的CH*发光强度随当量比提升有明显提高,通过CH*的分布及发光强度变化能判断火焰发展阶段。混合气的击穿和点火成功率都随当量比和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改变当量比对成功率的影响比改变流速更大;通过击穿发射光谱中的H/N峰值强度比,可以判断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含量变化,且使用标定线能确定未知预混合气的当量比。  相似文献   
142.
从LDA实测入手 ,研究了油水分层流流动速度分布问题。针对被测速度较低的特点 ,提出了实用的声光光学频移驱动技术。针对液液分界面弯曲的特殊情况 ,先使用两种不同的LDA的布置方案分别测量出不同区域内的速度分布 ,然后再组合成完整的速度分布。组合时采用了合理的测量点定位及校验方法 ,得到了不同轻相流量下的油水两相流速度分布曲线。以本实验结果为基础 ,文献 [7]修正了原有的油水两相分层流流动数学模型 ,提出了“剪切力比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LDA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3.
以空心阴极灯Te 灯作为光源,采用光学多道分析仪(OMA) ,首先在静态条件下,获得了Te 灯的透射光强随一氧化氮压强的变化曲线,计算出一氧化氮对Te 灯214nm 和225 .9nm 两条谱线的吸收系数。根据OMA 拍摄的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喷管出口气流中一氧化氮γ带(A2  →X2 ∏跃迁) 对Te 灯的吸收光谱,确定了自由流中一氧化氮的最大含量  相似文献   
144.
背向散射直接影响激光陀螺的锁区,是阻碍激光陀螺精度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阐述了背向散射与锁区的联系,介绍了背向散射的成因、分类及分析方法。其次,简述了背向散射的检测方法和抑制措施。最后,对背向散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可指导激光陀螺研制过程中的背向散射控制,有助于提升激光陀螺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5.
大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体会产生一对反向旋转的脱体涡(后体主涡),该涡与平尾翼尖涡共同构成飞机后体的涡系结构。在风洞中,利用激光粒子测速(PIV)方法,对单独后体和加装不同展长平尾的后体,分别研究涡系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后体主涡的涡核中心沿流向明显向上移动;加装平尾后,涡系呈现典型的四涡结构,平尾翼尖涡对后体主涡影响显著,加大了后者向上移动的趋势,同时使其沿展向外移,并显著削弱其涡旋强度;平尾展长增加后,后体主涡受到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低速环境下,来流速度对后体涡系结构的无量纲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6.
激光陀螺在新型反舰导弹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激光陀螺工作原理的分析,总结了激光陀螺的性能特点,指出了现阶段激光陀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其在新一代反舰导弹上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7.
光干涉技术在纳米精度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几种应用于纳米精度测量的光干涉技术工作原理、应用限制及研究现状,包括X射线干涉仪、干涉仪及激光外差干涉技术。  相似文献   
148.
张平  张训文  张群星  周生国 《推进技术》1989,10(2):52-56,76
本文指出了将固体推进剂药条燃烧器用于实验室燃烧诊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并评述了三十余年来药条燃烧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充压视窗药条燃烧器的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对这种燃烧器的初步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预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150.
近年来焊接技术发展很快,电子束焊、激光焊、等离子束焊等新的加工技木日趋完善,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焊接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一、电子束焊电子束焊工艺,是使用被聚焦的电子束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是50年代由德国蔡斯公司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发展起来的.它可以进行活性金属、难熔材料、轻金属、高级合金等多种材料的焊接,特别是开发了局部真空电子束焊及非真空电子束焊接以后,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电子束焊接工艺的优点是焊接变形小,焊透深宽比高,焊速高,还可进行预加工和热处理后元件的焊接,以及极薄和极厚元件的焊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