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360篇
航空   2467篇
航天技术   367篇
综合类   372篇
航天   73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分析了“天文测姿+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滤波模型的可观测性问题,在状态不完全可观的条件下,提出采用分段滤波的方法可以分别对加速度计误差和陀螺漂移误差进行有效估计,此方法仅要求每段滤波开始前外部提供一次准确的初始位置和速度信息。结合舰载导航需求背景,设计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滤波方法,加速度计常值偏置和陀螺常值漂移均可以得到充分估计;对惯性器件误差进行标校、补偿后,24小时的位置误差可由补偿前的3.6海里减小到补偿后的0.5海里。  相似文献   
132.
近几年,激光陀螺在产品数字化、小型化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为其在军用领域和商用领域广泛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纵观国内外发展情况,激光陀螺产品小型化发展进程,主要体现在其电路系统方面的改进。电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立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单片机构成的分立控制系统,高性能芯片构成的集成控制系统,单片集成的片上系统。在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激光陀螺电路系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本文揭示了激光陀螺电路系统的发展方向,这对国内激光陀螺产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助于推动激光陀螺数字化、小型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3.
对连续激光维持的等离子体加热推力器内流场建立一种计算模型,考虑的物理机制包括化学反应、高温气体性质、激光吸收、黏性、扩散、热传导以及辐射效应,模型方程形式为可压缩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对方程采用SIM-PLEC算法求解.在吸收室压强、聚焦光束形状参数及喷管构型相同的条件下,模拟了氩为工质的推力器比冲随激...  相似文献   
134.
对7050-T7451铝合金试件的三类不同试样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研究其7组疲劳寿命值,并对铝合金试件的疲劳试验结果分别用单侧容限因数法和二维Weibull分布法进行疲劳安全寿命估算及比较.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作用大大提高了铝合金试样的疲劳寿命;在考虑置信度和可靠度的前提下,单侧容限因数法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疲劳安全寿命估...  相似文献   
135.
对氩气工质的连续激光推力器内加热与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包含激光吸收、化学反应、高温效应、黏性、扩散、热传导以及辐射效应等物理机制的模型.推力室内二维轴对称流场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描述,用SIMPLEC(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  相似文献   
136.
民用飞机机体用钛合金的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LRF、SPF/DB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钛合金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困难等问题,同时也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目前,尽管两种新技术在国内还处于研究和初步应用阶段,相信只要从事钛合金材料、制造和飞机设计等行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同时承担起促进LRF、SPF/DB技术工程化应用的责任,必将为未来民用飞机研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7.
捕获、跟踪和瞄准(Acquisition,Tracking,Pointing—ATP)系统是飞行器激光通信与协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基于激光反射的二维扫描ATP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建立了扫描模块中关键器件的理论数学模型,实现了电路控制模块的硬件与软件界面的设计,最终搭建了ATP系统驱动装置。该装置响应迅速,结构紧凑,稳定性好,可完成120°视场的扫描以及视场中任意一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8.
超声冲击处理对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冲击处理方法对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全覆盖强化处理.通过弯曲疲劳对比试验,建立了未处理与超声冲击强化处理铝合金焊接接头试样的S-N曲线,分析了超声冲击处理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接头组织、残余应力和断口形貌分析了超声冲击处理提高铝合金焊接接头抗疲劳断裂性能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处理使2A...  相似文献   
139.
弯曲段壁面冲击发散冷却结构流量系数与冷却效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回流燃烧室弯曲段采用冲击发散冷却结构时的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设计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实验件模型,分别对其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流量系数较小,一般不会超过0.7.发散孔倾角为40°的流量系数要小于倾角为20°和30°的流量系数,流量系数随着发散孔纵向间距比的增大而减小.②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其冷却效率要明显高于直板冲击发散冷却结构,且这种差异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0.
数值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方式中,狭缝间距在1D* ~4D*(D*为当量直径)范围内变化时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发现,狭缝间距变化,使得冲击射流的发展以及狭缝内的气流抽吸、涡旋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换热效果随着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还发现,流体微团在狭缝中的流动以平动形式为主,在多斜孔和冲击孔孔内以及邻近区域表现为明显的转动特征.微团转动的增强提高了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