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航空   1063篇
航天技术   85篇
综合类   192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Scramjet整机流场的非结构网格并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得到某支板喷氢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细节,采用非结构网格CFD隐式解算器,耦合求解Na-vire-Stokes方程、组分连续方程和M enter的k-ω应力剪切传输(SST)湍流模型,对整机模型的冷流和三个当量油气比的湍流反应流进行了三维并行模拟。给出了流线和水的分布云图,分析了支板附近旋涡和推进流道一维质量加权平均的马赫数、静温、组分质量分数及燃烧效率等参数随当量油气比的变化,并将壁面压力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除=0.8在支板附近出现了小范围亚声速外,其余状态整个内流道超声速占主流。  相似文献   
852.
扰动来流下声控机翼分离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在扰动来流下声控机翼流动的试验装置、低速大攻角时的声控效果以及附面层中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得出:随着来流湍流度的增加,因声激励而产生的附面层中大尺度有序结构涡(LSOSV)的脉动速度幅值Vl、湍流度增量u′a/U∞以及升力系数增益△CL均将迅速减小,而激励声压级有效阈值SPLeff则随之逐渐增大。周期性脉动来流在沿机翼附面层流动中急剧衰减,并对机翼分离流动(包括有或无声控)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853.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2):64-64
1.太空望远镜揭示湍流黑洞的秘密一艘载有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飞船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前所未有的细节。观测揭示,巨大的气体团像子弹一样被驱离强大的引力怪兽,黑洞物质盘上方覆盖着的非常炽热的气体晕正被吸入黑洞。这张遥远的活跃星系马卡林509图片拍摄于2007年4月,采  相似文献   
854.
湍流模型对梯形翼高升力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跨超CFD软件平台"(TRIP)数值模拟了梯形翼全展长高升力构型,主要目的是考察湍流模型对高升力构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相应的风洞试验是1998年在NASA Ames 12英尺增压风洞中完成的。本文采用一方程和两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全展长高升力构型的气动特性并给出了典型站位的压力分布。研究表明,与修正后的试验数据相比较,在定常可收敛的迎角范围内,两种湍流模型得到的气动力系数和压力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SA一方程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值;迎角大于19.19°后,襟翼后缘的较大范围分离是导致采用SST模型不能得到收敛的气动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5.
对于在湍流边界层近壁区,作为相干结构的主要特征的流向涡的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准二维的共振三波作为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初值,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准二维波发展到明显的三维扰动以及其中流向涡生成的整个过程,经分析发现,在该过程中,由于非线性作用,相干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三维性,并产生了马蹄涡,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而且也研究了压力梯度对于流向涡生成以及发展的影响, 在逆压梯度下,流向涡的生成得更早、更快,相干结构幅值增长较快,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都说明了逆压梯度对相干结构具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56.
开发了三维数值模拟程序研究轴流跨音转子叶尖间隙流动,应用高雷诺数k-ε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方法,计算了轴流跨音转子NASA Rotor37在设计转速下的流场.叶尖间隙采用分区的H型网格和主流区连续对接耦合计算,没有用间隙模型,也没有考虑Vena收缩效应而减小间隙量.在用有限体积法对Navier-Stokes方程和湍流方程进行空间离散的过程中采用了交错网格的方法将N-S方程与湍流方程紧密地耦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叶展具有与实验结果非常一致的流场特征,根、尖区流场则因涡粘假设和激波问题的存在而使流动细节与实验结果略有偏差.  相似文献   
857.
底层对流不稳定对海洋底层能量输运和湍流混合有重要影响.为评估底层对流不稳定对能量输运的贡献,基于2018年9月20日南海东北部东沙群岛海域(20.8953?°N,117.1808?°E,水深385?m)37?h锚定潜标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观测站位海洋底层水体的温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对流底层厚度变化,及其对海...  相似文献   
85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随飞行高度、来流湍流度及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压缩面上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课题组程序平台HGFS所发展的γ-Reθ转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工作,并对相应的流动现象和机理进行分析。首先,利用进气道压缩面的简化模型对γ-Reθ转捩模型经验关联公式的高超声速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其次,以某型等熵压缩面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为对象,研究了飞行高度、来流马赫数对边界层转捩位置等多个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压缩面上边界层转捩位置延后,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与地表情况相比,在设计飞行高度转捩位置延后了约0.525 m,边界层厚度增加了约73%,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了约3.2%;来流湍流度变化0.5%量级可导致转捩位置移动0.2 m左右,但来流湍流度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则很小。  相似文献   
859.
由于缺乏对某些重要流动特征的考虑,针对不可压流发展的标准SST湍流模型在描述超声速流场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改善SST模型在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内流等复杂超声速流场中的预测精度,基于流动特征结构定向开展了激波和可压缩效应改进。通过激波/湍流边界层判别函数和可压缩效应判别函数定位标准SST模型参数或建模假设失效的区域,针对性地改进湍流模型。采用超声速平板边界层流动、超声速压缩拐角分离流动、超声速隔离段复杂激波串流动以及HIFiRE-2超声速内流等算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具有与标准SST模型一致的边界层预测能力,但显著提高了对激波干扰流动及逆压分离流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60.
Navier-Stokes方程粘性项的有限体积离散法研究封建湖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摘要]:三维N-S方程是描述真实气体流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其粘性项至关重要。这不仅因为粘性项的计算量非常巨大,而且粘性项对急剧变化的流动梯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