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68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动能拦截器以直接碰撞的方式攻击目标,与传统导弹相比,其零脱靶需求对导弹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分析影响脱靶量的各因素入手,应用理论推导和数字仿真的方法,分析了要实现零脱靶量拦截,导弹各系统需满足的一些条件。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动能拦截器姿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庆超  李达 《宇航学报》2005,26(3):358-361,367
动能拦截器进入末制导阶段时经常需要进行大角度姿态机动,这时拦截器姿态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多输入多数出(MIMO)的特点。现针对动能拦截器模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PID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方法对拦截器飞行姿态进行控制。首先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将系统解耦成三个独立的子系统,然后应用基于PID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分别设计每个子系统的姿态控制器。该方法将PID神经网络控制与自适应逆控制相结合,对于拦截器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建模误差以及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
KKV小型化的神经网络制导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玲  沈振康 《宇航学报》2000,21(4):124-128
直接碰撞动能拦截器 (KKV)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的大小和重量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使KKV轻小型化。本文将神经网络用于末制导 ,在轨道机动所需的速度增量Δv最小的性能指标下 ,实现闭环最优制导。文末的仿真实验将神经网络制导律与扩展比例导引律相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导引律可使KKV的重量减轻 15 %左右 ,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研究了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力学问题,推证了相对质心的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并通过例题阐述了它们的应用,最后结合已有的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总结了相对于质心的动力学定理的理论意义及其方法和范围。  相似文献   
75.
简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用热线风速仪对翼型边界层及近场尾流中雷诺正应力及切应力等的测量结果,着重讨论了雷诺切应力及湍流动能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各区段的相关规律并不相同,与常规结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6.
张俊  许哲  贾广臣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144-2151
一种典型的弹箭类高速自旋飞行体为例,选取目标在超声速、跨声速、亚声速飞行状态下的弹道计算数据作为来流条件,结合滑移网格和多坐标系法,采用基于密度的耦合隐式算法、Roe-FDS(flux difference splitting)通量格式和SST(shear stress transfer) k -ω湍流模型,对飞行体的外流场进行了热流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目标在高速自旋飞行条件下的壁面压力、温度、气流密度、热流率、湍流动能等变化规律,并与不考虑飞行体高速自旋的流场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自旋飞行条件下,飞行体表面的流线相互干扰,贴壁气流对飞行体产生的扰动更加剧烈,飞行体尾部的气流集聚效应明显,湍流发展与演化过程更加复杂,飞行体壁面的气流速度、压力、温度、热流率均高于无转速飞行情况,尤其在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7.
基于大涡模拟分析气膜冷却的湍流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孙纪宁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9):1971-1977
用大涡模拟考察了单孔平板气膜冷却的湍流场,气膜孔沿流向倾斜30°,气膜出流的雷诺数为2600,吹风比为0.5.计算结果表明:①气膜孔内的流动分离增加了湍流动能,导致气膜冷却效率的降低,在设计中要尽量避免或减少流动分离;②与射流侧向扩展有关的涡黏性系数在气膜孔两侧存在峰值,而采用各向同性的湍流模型预测气膜冷却时,涡黏性系数的峰值出现在射流与主流的剪切区,因此会高估射流的垂直穿透而低估射流的侧向扩展;③可以用大涡模拟辅助建立各向异性的湍流模型,以便提高湍流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8.
沟槽表面边界层湍动能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不同尺寸V型沟槽表面及光洁平板表面边界层内湍动能的测试,对比分析了沟槽表面边界层湍动能的分布规律。试验在一小型专用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的矩形平板结构;而在沟槽表面理论零点及壁面摩擦速度的计算中,采用基于湍流边界层Spalding壁面律公式同时计算壁面理论零点和壁面摩擦速度的改进方法。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沟槽结构主要影响边界层流场的近壁区,沟槽的存在提高了边界层中黏性底层内湍流脉动所具有的动能,有效降低了边界层中过渡区内的湍动能,最大相对降幅超过10%,较好地验证了基于“二次涡”的沟槽表面减阻理论。  相似文献   
79.
以近地小天体防御为背景,介绍了近地小天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特性,分析了超高速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超高速动能撞击近地小天体表面成坑形貌、相似律以及成坑过程中抛射物产生机制、演化过程和抛射物质量速度分布相似律。总结了基于结合点源假设、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建立的超高速动能撞击小天体动量传递理论模型和相似律。分析了近地小天体的物理特性和撞击条件对动量传递系数的影响规律。归纳了超高速动能撞击偏转近地小天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超高速动能撞击防御小天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0.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直接数值模拟槽道流动中湍斑的形成和发展.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耦合中心差分格式,并和时间分裂法、高阶迎风差分格式一起组成高效的高阶紧致差分方法;克服一般高阶中心差分格式不适用于边界邻域的困难,可用于包括边界邻域在内的整个计算区域;在边界上满足Navier-Stokes方程的无反射和压力条件,保证了格式的精度和一致性.通过模拟槽道流动中从壁面脉冲到湍斑的演化过程,显示出湍斑内雷诺应力和速度、压力脉动等湍流的基本特征,表明了湍斑的生成与壁面脉冲的强度和Re数大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