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航空   591篇
航天技术   142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研究了低挥发性增塑剂种类、用量和预烘温度对可挥发逸出物含量及逸出速率的影响,并与常用增塑剂石蜡油做比较.结果表明,低挥发性增塑剂的挥发逸出物含量均低于石蜡油,80℃预烘100 h大豆油(SO)逸出物含量最低,较石蜡油降低38.60%;80℃预烘7 h,SO由6份增加至15份,单位质量绝热层中SO的失重量增加178%;预...  相似文献   
882.
杨超  胡远  孙泉华  黄河激 《宇航学报》2022,43(2):232-240
针对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中的气体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计算气体捕集率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气体捕集系统的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分析几类代表性气体捕集系统的捕集特点,提取了影响气体捕集率的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分析进气道内气体分子的微观行为,推导得到了气体捕集率的理论公式,获得了无量纲管长、末端净透射率等关键参数对...  相似文献   
883.
受大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长期在轨的轨道维持需要消耗大量的推进剂,因此有必要进行推进剂补给。而补给结束后的管路内残留推进剂在轨吹除,是保障空间站任务安全的必要条件。文章对国外航天器液体真空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跟踪,重点就液体温度、压力、饱和蒸气压、液体中气体含量以及喷口尺寸外形等因素对液体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国外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空间站推进剂在轨吹除的研究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884.
气体发生器在工作期间持续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其钛合金壳体受力包括了由温度引起的热应力和承受气体压强的应力两部分,这对发生器壳体的强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基于此,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气体发生器处于高温高压下的应力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发生器工作前期,温度载荷所占比例较低,可忽略不计;在其工作后期,热应力则保持平稳,此时温度载荷的作用需要重点考虑;(2)发生器壳体的最大应力值出现的时间与所施加的压强载荷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一致的,均为35 s;(3)气体发生器在温度和压强共同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值处于发生器颈部圆弧与凸台的倒角处,此处最易遭到破坏。仿真分析结果可为气体发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优化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85.
文章提出一种超低轨卫星飞行轨道维持新概念——吸气式螺旋波电推进技术,将轨道残余大气作为螺旋波电离的工质,通过螺旋波加速电子形成的电双层加速离子产生推力,维持卫星在超低(180~260 km)轨道的长时间运行。吸气式螺旋波电推进的核心技术是采用收缩进气道与螺旋波电推进一体化结构,利用螺旋波电离产生的前向逃逸等离子体在进气道中形成预电离鞘层区,部分电离气体的密度扰动以离子声速向下游传播,导致进气道内不再出现激波界间断面,进入收缩进气道的气体被高效收集到螺旋波电离放电管,电离加速形成推力,来维持超低轨卫星的长时间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886.
在传统机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预测双叶片气体涡轮流量计性能的理论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87.
888.
889.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