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航空   1832篇
航天技术   305篇
综合类   250篇
航天   49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杨雄伟  李跃明  耿谦 《航空学报》2011,32(10):1851-1859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服役中的高温和高声强环境,分别从高温引起的结构附加热应力和材料物性改变出发,以X-43A为研究对象,使用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法对其在高温环境、165 dB声压作用下的声振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建立由结构FE模型和内声场SEA模型构成的混合声振系统,得到1800 Hz宽频范围内结构表面...  相似文献   
82.
提出一种前进比高达0.8的旋翼气动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针对高前进比旋翼前行桨叶压缩性、后行桨叶失速效应严重以及桨叶偏流作用和反流区大的特点,建立了旋翼气动力模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旋翼诱导速度时变非均布模型与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模型,然后根据高前进比旋翼气动力、旋翼诱导速度和桨叶挥舞运动三者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提出了高前进比旋翼气动特性的动态响应计算方法,最后以H-34旋翼为例计算了该旋翼高前进比状态的气动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83.
刘红霞 《航空发动机》2011,37(6):F0002-F0002
轴向叶片式混合涡轮发动机就是用轴向叶片式狄塞尔循环发动机代替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的轴流叶轮机械(如压气机和涡轮),而保留风扇部件的1种发动机,如图1所示。该混合发动机中的压缩机、膨胀机和风扇安装在1根轴上,能作为独立单元拆卸,便于更换和维修。  相似文献   
84.
起落架所承受的动载荷较大,造成系统工作环境复杂,出现故障较多,因此对起落架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显得迫切和重要。以三维辅助建模软件CATIA、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LMS Virtual.Lab和液压控制仿真软件AMESim等为工具,采用自动仿真求解策略针对某起落架典型失效模式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仿真...  相似文献   
85.
以NACA4412翼型为例,针对低速大攻角含有分离涡的复杂流动,提出了一种采用推高局部附面层网格的方法来改善分离涡模拟的新网格生成策略。数值算例表明,这种推高各向异性单元区域总层高的混合网格能够较合理地捕捉到分离流动涡区的位置和大小,数值实验和分析表明,这种网格生成策略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6.
头盔伺服系统的主动柔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顾宏斌  吴东苏  刘晖 《航空学报》2012,33(5):928-939
 对头盔伺服系统(HMDPM)主动柔顺控制策略的主要内容——轨迹规划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基于力反馈和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进行轨迹规划,该方法利用并联机构(PM)分支杆长与运动平台位姿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力反馈信息和6-3UPS并联机构滑动杆动力学模型对头部运动进行预测,为头盔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提供期望轨迹;然后,基于头盔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进行了计算,设计了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在进行头部运动跟踪的同时,实现了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接触力的控制;最后,采用SimMechanics模块建立了HMDPM—人交互模型,并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力反馈和滑动副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能实时地、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头部运动位置;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惯性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跟踪头部运动,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小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的接触力,降低执行机构的刚度、减少系统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使用者的干扰。  相似文献   
87.
对某型供氧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原理进行分析,创新地提出将此供氧系统与氧气瓶配套的新方案,经重构氧源控制机构及改进含氧浓度调节机构,使此供氧系统与氧气瓶配套使用时输出的氧气浓度及供氧压力与原系统一致,为飞行员供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汉莎航空宣布,2011年4月起,该公司一架往返于法兰克福与汉堡的空客A321型客机将使用生物混合燃料试飞6个月,这是全球首条使用生物燃料的民用航线,汉莎航空将为此投入约660万欧元。在目前波音的试飞中,生物燃料与传统燃料的比例为5:5,未来可提升到  相似文献   
89.
采用MATLAB和VC混合编程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循环燃气轮机的热力性能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比研究了压比、燃气初温、间冷度、回热度等参数对ICR(间冷-回热)循环比功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合理匹配压比、燃气初温、间冷度和回热度等参数,可使ICR循环的比功和效率均达到最大;与单循环相比,ICR循环的比功...  相似文献   
90.
交流阻抗谱法评价热障涂层的热腐蚀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交流阻抗这种无损检测的方法研究了热障涂层在质量分数为25%NaCl+75%Na2SO4混合盐体系中的热腐蚀行为。实验结果显示,热腐蚀条件下,在陶瓷层和粘结层界面处形成TGO层为混合氧化物层,成分为Cr2O3、(Ni,Co)(Cr,Al)2O4和NiO,其厚度增长符合抛物线规律。热障涂层在110个循环腐蚀之前时,TGO层的电阻值随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加;110个循环后,虽然TGO层的厚度还是在增加,但由于TGO层孔隙的增多而导致其电阻值有所下降。陶瓷层的电阻值随着陶瓷层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而不断增大。等效电路中得到的参数可以用来表征热障涂层的失效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