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航空   602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1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几种航空铝材动态力学性能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设备测定了4种航空铝合金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根据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选择Cowper-Symonds模型来拟合4种材料的动态本构.在此基础上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和比较了这4种铝合金在动态冲击下的破坏形式和动态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LF6R和LF21M具有良好的塑性,而LY12CZ和LC4CS具有一定的脆性;随着4种材料屈服应力的提高,材料切线模量也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实验的4种航空铝材中LC4CS应变率敏感程度最小,LF6R敏感程度最大,LF21M,LY12CZ和LC4CS的应变率因子曲线形状相同.   相似文献   
92.
以Fe2O3,Cr2O3,CrO3,NiO,Al,Ti粉和C粉为原料,在离心力场中在碳钢基体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TiC-FeNiCr复合材料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照相、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和碳钢基体能形成冶金结合.涂层由FeNiCr奥氏体和其中弥散分布的TiC硬质相组成.TiC颗粒晶粒尺寸小于3μm,形状呈多边形或花瓣状.涂层显微硬度约为Hv 500~Hv 800,TiC含量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提高.涂层较碳钢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3.
通过疲劳寿命试验、疲劳断口和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Al-Li合金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分析了接头前进侧热机影响区(TMAZ, Thermal-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出现的"钩状缺陷"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钩状缺陷容易引起裂纹萌生及扩展,减小接头的有效承载板厚,适当缩短搅拌针长度可以改善钩状缺陷,提高接头力学性能.母材与搭接接头的疲劳S-N曲线研究表明:在高疲劳应力下,接头的疲劳寿命接近母材,但随着疲劳应力水平降低,接头的疲劳寿命急剧下降,200万循环周次下的疲劳强度仅达到80 MPa,为母材的35%.  相似文献   
94.
在平面工艺制造的功率型半导体晶体管芯片表面,发现高强度电场条件下存在跨越0.05 mm半绝缘硅带的铝迁移现象,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开帽物理观察与分析、低温测试与烘干验证、迁移物质分析对比,确定了迁移现象中的迁移物质,同时分别取证环境温度、湿度、芯片表面污染物以及器件局部结构与此迁移现象的关联性,以此提出了迁移机理假说,为在不同的诱发条件下对此迁移机理进行确认和量化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在材料科学和力学领域被关注,也是航天航空、汽车、电子仪表等领域关注较多的潜力材料。本文主要介绍SiCp/Al的增强机理和破坏机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的进展从增强机理、破坏机理、建模方法和本构模型几个方面综述力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96.
相变蓄热适用于周期性热流作用下航天器内部工作单元的温度控制,但是需解决微重力环境下相变材料融化速率低的问题.鉴于液态金属高导热系数和高单位体积潜热的特点,在微重力下将液态金属作为相变材料有望提高融化速率.通过对微重力下液态金属镓融化过程的相界面演化、流线和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腔体尺寸和过热度对融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重力下镓的融化过程中,热传导起主导作用;镓的融化时间比冰和正十八烷分别减少了88.3%和96.4%,储热量分别为冰和正十八烷的1.2倍和2.2倍;融化时间随过热度增加而减小,随腔体半径增大而增大.此外推导出了液相分数随无量纲时间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国产8090铝锂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研究表明:8090铝锂合金在572±3℃固溶加热、保温30 ̄60分钟,水冷,自然时效时间长达35天以上,机械性能差;在190℃,19小时人工时效,机械性能σb=516 ̄576MNm^-2,δ=6.2 ̄6.3%,金相组织均匀。适当延长固溶处理加热保温时间,对铝锂合金强度有益。用扫描电镜对固溶短时保温水冷的人工时效与自然时效Al-Li合金试样进行了继  相似文献   
98.
采用悬浮浇注法研究了ZL201合金的遗传现象及其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试件的凝固特性,对合金的组织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悬浮剂的中入使合金的凝固时间缩短,凝固速度增加,促进了合金结晶组织的细化,当加入3%wt悬浮剂合金组织的有明显改善且力学性能σb和δ分别提高了8.8%和23.1%,证明熔体中的弥散质点是组织遗传“基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
无阀工作模式摆脱了机械阀门作动频率的限制,已被证实可用于脉冲爆震燃烧的高频间歇式供给,但实现的最高爆震频率不高于150 Hz。为进一步探索基于液态燃料的高频爆震燃烧组织方法,以及该工作模式实现更高频率爆震燃烧的可行性,针对无隔离和有隔离两种工作方式,实验研究了以汽油为燃料的高频爆震燃烧稳定工作的可行性,并探索了填充压力、氧气体积分数和喷注条件对高频爆震波产生和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汽油在无阀无隔离和无阀有隔离工作方式下均可实现高频爆震燃烧,实现的最高频率分别为300 Hz和210 Hz;无隔离工作方式下,氧气体积分数为40%和50%时对应的稳定爆震当量比范围分别为0.90~1.49和0.74~1.82;有隔离工作方式下,稳定爆震当量比范围为0.95~1.61;无阀有隔离模式可有效降低连续缓燃的发生,高频爆震稳定工作时对应的等效氧气体积分数上限为58%。无阀模式下,实现高频爆震燃烧的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隔离区,贫氧或贫油混合物可替代传统的惰性介质作为隔离气体。  相似文献   
100.
镁铝富燃料推进剂燃烧残渣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了镁铝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室产物的成分,分析了凝聚相C、Mg和A l产物含量的变化对燃烧残渣的影响;主要探讨了AP含量、Mg/A l比例、HTPB粘合剂含量、燃烧室压强对凝聚相C、Mg、A l燃烧产物含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AP含量、设计Mg/A l比小于3/5、减小HTPB粘合剂含量、降低燃烧室压强均能减少凝聚相产物含量,有利于降低燃烧残渣。燃气发生器实验结果表明,Mg/A l比例对燃烧残渣影响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