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2篇 |
免费 | 702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900篇 |
航天技术 | 106篇 |
综合类 | 134篇 |
航天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了确定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在相对较大功率、流量需求时的涡轮形式,以实现发动机更高的性能,本文基于某直径12厘米微发样机开展研究。本文估算了该样机整机环境下单级轴流涡轮的做功能力,并按参数优选规律设计了一台微型轴流涡轮,将之与该样机所采用的微型向心涡轮进行对比,基于CFD和CAD工具分析了两种叶轮在功率、效率及尺寸重量方面的差别。研究表明:在先进微小型发动机总压比提高(4~6,本文设计采用4.2)的情况下,涡轮为了在保持效率的同时满足压气机更高的功率需求,轴流式必须采用双级方案,向心式单级就可满足要求;在压气机压比4~6条件下,进一步对比双级轴流与单级向心方案的结果显示,当流量小于500g/s时,向心式具有尺寸重量优势,发动机能实现较高的推重比。针对厘米级微型发动机,在发动机增压比较高且没有超出单级向心涡轮做功能力的范围时,向心涡轮方案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2.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1,24(2):63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是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的正式期刊(季刊),由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燃气涡轮技术为基础,重点报道航空动力装置试验研究、设计和制造行业中具有学术价值、工程应用价值和创造性的科技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以试验研究为特色;辟有专家论坛、试验与研 相似文献
93.
详细介绍了某型燃气轮机低压涡轮出口温度受感部设计、技术改进和随机验证等情况。通过对受感部的内部结构、故障、使用环境等进行分析,给出了影响受感部寿命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燃气轮机长寿命受感部的改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低压涡轮出口受感部的使用寿命由原几十小时延长至上万小时。 相似文献
94.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2,(1):63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是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的正式期刊(季刊),由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燃气涡轮技术为基础,重点报道航空动力装置试验研究、设计和制造行业中具有学术价值、工程应用价值和创造性的科技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以试验研究为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动叶上游不同轮缘密封结构封严出流对1.5级涡轮端区流场及轮缘密封间流动干扰的影响区别,通过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湍流模型对无密封腔室,上游密封结构分别为简单斜向、简单径向,下游密封腔室为简单轴向的1.5级涡轮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轮缘密封间干扰使带径向密封结构模型的下游轮缘腔室内封严效率偏低,并增强了固有的非定常不稳定特性。上游密封结构变化对动叶和第2级静叶流动的影响差异分别位于35%、65%叶高范围内;径向密封结构增加了上游静叶的堵塞效应、动叶入口气流的欠偏转程度、叶根吸力面负荷与14%叶高以上的轮毂通道涡强度,并在第2级静叶入口处产生更多低频压力波动,使其尾缘脱落涡尺度增大但13%叶高以上的轮毂通道涡强度较弱。与无密封腔室相比,通入封严气体总量为主流流量的0.8%时,带斜向密封结构的1.5级涡轮气动效率降低了0.94%,且带径向密封结构的1.5级涡轮气动损失额外增加了0.17%。 相似文献
96.
基于DCRSM的HPT叶尖径向运行间隙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进行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HPT)叶尖径向运行间隙(BTRRC)设计,从概率的角度进行BTRRC的可靠性分析.根据BTRRC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高精度、高效率可靠性分析的分布式协同响应面法(DCRSM),以二次响应面函数为基础建立了DCRSM数学模型,并将DCRSM应用到航空发动机HPT BTRRC的可靠性分析中加以验证.结果显示:当稳态叶尖间隙δ=1.86 mm时,BTRRC的可靠度为0.996 8,综合考虑发动机效率和可靠性,基本上满足BTRRC的设计和工程需要.通过方法比较显示了DCRSM在BTRRC可靠性分析中,不但能解决难以分析的问题,还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效率;充分验证了DCRSM在BTRRC可靠性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复杂机械可靠性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7.
脱空是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常见病害.对道面结构性能影响很大。本研究以近60个机场道面脱空检测数据为依据,对中国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脱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采用统计学偏相关分析理论.对道面脱空率与使用时间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不同程度脱空对道面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道面脱空率会随着道面使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长;脱空严重时.道面荷载应力增幅近70%。 相似文献
98.
为了获得内部换热效率和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简化物理模型对涡轮叶片复合冷却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内部换热效率与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较低热负荷状态下,内部换热效率提高,综合冷却效率随之提高,内部换热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影响大;较高热负荷状态下,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影响增大,内部换热效率的影响减弱;过高的热负荷会出现综合冷却效率随着内部换热效率的增加而下降的情况,导致内部冷却失效。 相似文献
99.
为适应未来航空电气化的发展需求,研究了30kW级航空电驱动涵道风扇设计方法。涵道风扇性能设计基于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设计流程。以推进系统总体性能为设计目标,完成了转子、流道以及短舱的气动外形设计。对各组成部件建立性能分析模型,评估全工况范围特性。涵道风扇结构设计采用风扇-电机一体化设计思想,简化连接方式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采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对涵道风扇各部件的应力、振动等特性进行评估分析。完成了30kW涵道风扇试制并开展地面和飞行试验研究。按照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方法,在整机试验台架完成涵道风扇地面性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设计值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涵道风扇配装轻型通航飞机完成了飞行试验,全系统工作正常,进一步验证了实际使用环境下涵道风扇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不同气动布局参数下的涵道风扇非定常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结合滑移网格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涵道风扇流场求解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基于NASA涵道风扇试验模型开展了气动性能计算验证。随后,基于所建立的CFD方法开展了涵道风扇气动布局参数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悬停状态下桨尖间隙和桨盘/涵道轴向相对位置对涵道风扇流场与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大的桨尖间隙对桨尖涡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涵道风扇的气动性能大幅降低,同时,桨尖涡强度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桨叶尖部的压强分布;当桨盘由基准位置向涵道出口方向移动时,涵道内的诱导速度分布发生改变,涵道唇口处气流速度降低,唇口的负压峰值下降,导致涵道拉力减小,当桨盘位置由基准位置向涵道入口移动时,桨尖涡的卷起对唇口处流动的影响加剧,导致涵道拉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