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航空   2429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88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探索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对叶片高速旋转作用下某航空发动 机高压涡轮外环的非定常气膜冷却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涡轮叶片与涡轮外环壁面之间的相对运 动以及转子与静子之间干涉作用的模拟;分析了叶片的旋转作用、吹风比、气膜射流方向、气膜轴向射流角度等因素对高压涡轮外 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吹风比下应防止叶片前缘上游气膜孔冷却裕度不足现象的发生;逆向排布的 气膜孔更适合在高吹风比下使用;当气膜入射角由45°减小为30°时,外环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时均值增大18.54%,显著提高了涡 轮外环冷却的冷气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2.
本文初步总结了国内外进气道-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所用的几种进气道出口畸变流场模型装置的性能和使用经验,并根据我国当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优先选用轴对称随机频率发生器作为在高空模拟试验台上进行进气道-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的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装置和建议。  相似文献   
83.
康辉 《国际航空》2008,(8):20-20
美国空军正在对F-22进行新的武器系统升级,预计在2009年进行新武器系统的作战试验。为此,波音公司重新启用了波音757飞行试验台,并对其进行了改装。  相似文献   
84.
85.
虽然飞机制造商还没有提出下一代单通道飞机的方案,但普惠已经决定率先下注,押宝在齿轮传动涡轮风扇(GTF)上。普惠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GTF技术,也是最先宣称为下一代单通道飞机研制新结构发动机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2008年范堡罗航展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86.
涡轮叶片辐射热冲击疲劳试验应力温度场模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热冲击试验中大梯度热环境模拟难以实现的问题,采用虚拟试验技术,对基于石英灯辐射加热方式实现叶片热冲击疲劳特性试验的热环境进行模拟。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目标温度场分布为基准,模拟单纯石英灯辐射加热以及石英灯辐射结合内膜气流冷却这2种热环境状态。模拟结果表明:在辐射加热的同时引入内膜气流冷却后,模拟温度场与目标温度场分布更为接近,能够准确模拟涡轮叶片结构上沿厚度和叶弦方向的温度梯度以及结构内的热应力,从而保证热冲击疲劳试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本对我国第一代在航空发动机上采用的高温涡轮Ⅰ级导向和Ⅰ级工作空心气冷叶片的探索,研制和使用情况,分别做了较详尽的综述。可供从事高温涡轮空心气冷叶片研制的科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8.
固体燃料ATR涡轮/压气机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蒲晓航  李江  王伟  刘诗昌 《推进技术》2015,36(3):378-384
为了获得固体燃料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中涡轮和压气机的匹配工作特性,建立了涡轮和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模型,根据SP-ATR转速、功率和背压平衡的工作特点,分别基于涡轮和压气机的工作环境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了二者的匹配。对比两种匹配方法得出结论:(1)基于涡轮的匹配方法与转速稳定过程一致,可确定特定飞行环境中发动机的转速;(2)基于压气机的匹配方法需要条件更少、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特定转速调控方案下驱涡燃气流量的确定。两种匹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Ax STREAM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0.75%,两种匹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8%。将建立的匹配方法应用于HARM弹自主爬升飞行过程,得到SP-ATR驱涡燃气流量的定量调控规律。  相似文献   
89.
根据SP-ATR目前存在的燃气难以兼顾清洁和富燃的问题,文章提出将原本由1股燃气单独承担驱动涡轮和补燃功能的工作模式分解为由2股燃气分别担负驱涡和补燃功能的工作模式。通过对比分析该工作模式的SP-ATR和固冲发动机、涡喷发动机工作特点,提出了适合该形式SP-ATR的性能计算模型,得到其飞行包线,发现该SP-ATR工作包线宽广,可完全包含涡喷和固冲发动机的工作包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SP-ATR在不同空域和速度条件下的飞行性能及变化规律:(1)随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增加,其比冲、比推力增加,但性能随外弹道变化幅度较小,整个工作范围性能稳定;(2)在近地面和低空SP-ATR均可实现低空亚音速盘旋和5 km高度以上的超音速飞行,且在比冲高于6 700 N.s/kg,同时保持比推力大于1 100 N.s/kg;(3)高空SP-ATR工作高度速度范围宽,比冲性能与冲压发动机相当,比推力为冲压发动机的2倍,相同飞行速度条件下飞行高度增加比冲增加、比推力增加,具有在更高高度巡航潜力,高空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0.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的关键动力装置,其中高速涡轮发动机是技术研究重点。虽然由于技术难度过高,所需经费巨大,但是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研究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