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0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99篇 |
航天技术 | 96篇 |
综合类 | 242篇 |
航天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为研究叶顶喷气位置对涡轮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在低速条件下用五孔探针对不同叶顶喷气位置和间隙大小的涡轮叶栅出口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通过数值计算对叶顶间隙三维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叶顶不同位置喷气对三维流场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喷气对泄漏流动的影响随间隙尺寸增大逐渐减弱,小间隙时喷气明显抑制了泄漏流动动能,在降低因泄漏涡所引起损失的同时增加了因通道涡产生的损失,靠近吸力边喷气方案使得泄漏涡损失峰值下降达48.6%,而通道涡损失峰值增加10.4%;大间隙时泄漏流动动能较大,喷气对泄漏流动的影响较小;通过减小泄漏流动动能以削弱泄漏涡与通道涡的相互作用,控制较大三维流动分离的发生,可有效改善流道内间隙侧的流动。 相似文献
893.
适用于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了两个激波 /边界层相互作用诱导分离的跨声速问题 (轴对称圆弧突起和二维管道突起 ) ,采用五个有代表性的湍流模式 (BL模式 ,JL k-ε模式 ,k-ω模式 ,SST模式和双尺度模式 ) ,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对有关的湍流模式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94.
895.
为了研究端壁射流对压气机叶栅端壁角区分离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射流角和射流比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端壁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角区的分离和降低叶栅损失,提高了叶栅的流通能力;控制效果受射流角和射流比的影响,只有射流控制参数大于临界射流角和临界射流比时,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才会显著,在10°射流角和0.23%的射流比条件下可以获得33.4%的相对叶栅损失增益;端壁射流在较大射流比下可以有效削弱通道涡、角涡的强度,阻断了其与尾缘脱落涡的接触,降低了涡系间相互作用导致的高损失影响;由于流道角区阻塞度的减小,叶展中部截面的损失和出气角会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896.
为了研究鼓包对立尾抖振的影响,在北航的水槽和风洞中进行了在机翼头部放置了鼓包的75°后掠双立尾-三角翼的立尾抖振实验,采用了流动显示、立尾表面动态压力测量、激光测立尾顶部加速度的实验来检验鼓包对立尾抖振减缓的效果.流动显示的实验结果表明三角翼机翼头部加上鼓包后,前缘涡涡核会发生弯曲和扭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前缘涡.激光测立尾顶部加速度实验的结果表明,在25°到48°这段立尾抖振比较显著的迎角范围内,A1立尾位置的立尾抖振强度曲线比无鼓包的曲线数值上有明显的减小,抖振得到一定的改善.立尾表面动态压力的脉动强度也有明显的减小,前缘涡涡核的弯曲和扭转起到了减缓立尾抖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7.
898.
涡轮叶尖间隙计算实现方法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叶尖间隙分析是研究叶尖问隙控制方法,改善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内容。本文应用有限元ANSYS软件分析了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在温度场及离心力作用下叶尖间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介绍了涡轮各构件换热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对涡轮盘施加温度场的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除起动初期及停车前的很短时间外,离心力引起的涡轮盘径向位移为轮盘总位移的20%左右;离心力所引起的叶片径向位移约为叶片总位移的5.5%。 相似文献
899.
在水槽中利用激光片光源及荧光素钠染色液显示方法 ,研究了圆柱、机翼与平板交接区及后掠圆柱、后掠机翼变迎角情况下的干扰流场结构、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除Re数之外模型迎角、后掠角等参数对干扰区马蹄涡特性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后掠圆柱及后掠机翼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类既不同于马蹄涡也不同于卡门涡的空间稳定发展的三维旋涡系即背涡。讨论了干扰背涡产生的机制及其与马蹄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