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航空   1065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鸿发 《推进技术》1983,4(2):10-17
本文以焊缝探伤为例,对X射线探伤中的电压、焦距、底片黑度,角度诸种参数以及工件厚度对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一些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73.
为了提高C/SiC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采用泥浆浸渍裂解与真空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材料表面制备了SiC/CVD SiC复合涂层,通过XRD、SEM分析了涂层组成与结构;研究了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700~1 500℃)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泥浆浸渍法制备的SiC涂层具有一定的封孔效果,可使材料开孔率下降,但高温抗氧化效果并不佳,1 200℃氧化10 min后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下降明显仅有86%。CVD SiC涂层结构致密,与SiC封孔涂层结合较好,在700~1 50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后涂层完好,表面O元素逐渐增加,材料失重率缓慢增加但不大于0.5%,且材料性能并未下降。涂层材料在1 200℃-10 min短时热震5次后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仍有95%以上,且未出现开裂、剥落等热震损伤。在1 200℃-30 min长时热震10次后,涂层材料基本被完全氧化,材料失去保护作用,弯曲强度下降至90%左右。  相似文献   
74.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某直齿轮节圆位置,考虑弹流润滑中的热效应,研究了速度参数(■),载荷参数(■)与材料参数(■)对等温解与热解的影响。并对目前广泛用于计算等温条件下最小油膜厚度的三种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本文研究的工况范围内采用Грубин与Dowson公式计算得到的弹流润滑等温解与热解误差较大。而Yang公式在速度参数较低或载荷参数适中的情况下等温解与热解误差较小,在部分工况中可以直接采用该公式对线接触最小油膜厚度进行预测。三种等温经验公式均将载荷参数的影响估计过高。同时以相对误差10%作为量化等温解与热解的界限给出了各无量纲参数的参考范围,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不可忽略弹流润滑中热效应的影响,等温解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75.
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铂铝金属黏结层,并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制备氧化钇部分稳定化的氧化锆(YSZ)陶瓷面层。研究了黏结层相组成对热障涂层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黏结层主要成分包括Ni、Al、Pt、Co和Cr元素并由β-(Ni,Pt)Al相和PtAl2相组成;经热循环测试后,涂层在热生长氧化物(TGO)和黏结层内部及其界面可能出现剥离;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TGO层处的残余应力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小的演变趋势;控制铂铝黏结层前驱体活性、Pt/Al元素含量、抑制脆性PtAl2相生成、改善TGO层/黏结层界面韧性和降低TGO层应力应变水平可有效延长铂铝黏结层体系热障涂层的热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76.
切削工具材料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具体介绍切削工具材料如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属陶瓷、刀具涂层技术、超硬材料的演变和进展。  相似文献   
77.
低太阳吸收率αs,高发射率ε有机硅热控涂层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飞明 《宇航材料工艺》1998,28(3):11-14,48
本文总结了有机硅热控涂层的设计原理及其紫外真空降解原因,评述了涂层的国内外进展.  相似文献   
78.
可磨耗封严涂层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航空发动机可磨耗封严材料的特性、现状及其发展;评述可磨耗封严涂层性能评价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9.
工作温度是决定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等大国重器的燃油利用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材料主要应用于高温合金零部件表面隔热降温,以提高合金零部件的工作温度。当前使用的热障涂层材料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YSZ)存在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失配和工作温度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亟需开发新一代低热导、高工作温度和长寿命的热障涂层材料。稀土锆酸盐、稀土磷酸盐、稀土硅酸盐、稀土铝酸盐和稀土铈酸盐等陶瓷材料存在断裂韧性不足、热膨胀系数低和高温相稳定性差等问题,无法取代YSZ成为新一代超高温热障涂层材料。铁弹性稀土钽酸盐RETaO4(RE代表稀土元素)陶瓷具有独特的铁弹性相变增韧、低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和低杨氏模量等特点,被作为下一代超高温热障涂层材料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此类稀土钽酸盐陶瓷在热学、力学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晶体结构、微观组织以及力学(硬度、模量和声速)和热学(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高温相稳定性)性质等,探讨其作为下一代超高温热障涂层材料的可能性,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热障涂层(TBCs)广泛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有效延长了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服役寿命,成为先进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热防护材料。但在服役过程中一些大气沉积物CMAS加热后变为熔融体吸附在热障涂层表面,并沿着孔隙和裂纹等缺陷渗透至涂层内部,诱导涂层过早失效。采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S–PVD)制备YSZ热障涂层,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对不同腐蚀时间的涂层物相成分、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YSZ涂层在1250℃下经过CMAS腐蚀后发生了相变;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CMAS沉积物会沿着热障涂层类柱状晶间隙渗透至内部,导致涂层结构出现疏松,并且在陶瓷层上部区域出现了类柱状晶断裂现象,涂层宏观表现为部分陶瓷层剥落;腐蚀8 h后陶瓷层部分区域出现了类柱状晶从粘结层上整体剥离;CMAS渗透深度随腐蚀时间的增加不断加大,在腐蚀3 h内其渗透速度相对较快,腐蚀3 h以后其渗透速度会相对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