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484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1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降低其固化温度,在树脂中引入二元胺,2,2’-(1,3-苯)双(4,5-二氢)噁唑啉(1,3-BOX)和改性剂苯胺型乙烯基苄基化合物(N-DVBA)。通过DSC、DMTA、SEM等分析手段对基体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N-DVBA降低了反应体系的固化温度,二元胺和1,3-BOX提高了体系的韧性。改性后双马树脂Tg达279.1℃,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33.80和88.50 MPa,断裂伸长率为3%,介电常数为3.79,介电损耗(1 MHz)为0.010。  相似文献   
562.
为解决传统商用nano-SiO2粒子在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DCPDCE)树脂基体中容易团聚的问题,利用Sol-Gel法制备的有机-无机nano-SiO2为填料对DCPDCED进行改性。研究了有机-无机nano-SiO2含量对nano-SiO2/DCPDCE杂化材料力学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nano-SiO2较商用nano-SiO2在DCPDCE中分散更优;当有机-无机纳米SiO2含量为3.0wt%时,杂化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63.
通过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二氧化钛/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nano-TiO2/BMI/CE)树脂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求得了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进而研究了不同固化工艺和后处理温度对nano-TiO2/BMI/CE共聚物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64.
研究了803树脂的反应特性、流变特性,MT300/803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803树脂具有很高的活性、良好的流动性及工艺性;MT300/803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DMA储能模量转变点约为300℃,T<,d><'5>为396℃,其室温、高温力学性能优异;803树脂与MT300碳纤维界面强度高、匹配性好.综合分析,803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可推广应用于航天高性能耐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565.
用控制体/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和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热传导效应和树脂放热反应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温度变化的数值求解方法及相应的精度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两种不同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应实验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本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有效地确定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和温度变化,且与试验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566.
针对传统电解加工存在的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提出使用纯水作为电解液的新思路,并将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金属离子改性后,在电解加工间隙进行填料。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对水解离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借助离子交换树脂用纯水作为电解加工的电解液具有可行性;树脂经与其亲和力较弱的阳离子改性后,强化了其催化解离纯水的能力,而用与其亲和力较强的阳离子改性后则表现较差。但进行负载修饰时,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可能会影响到树脂上活性亲水位点的数量,而温度对树脂的催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7.
苯乙炔基封端PMR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3,3',4'-联苯四酸二酐、对苯二胺和反应性封端剂4-苯乙炔苯酐,采用单体原位反应聚合法制备了设计分子量为1500的PMR型聚酰亚胺树脂PEPA-15.PEPA-15树脂溶液具有良好的室温储存稳定性,我们使用AR-2000流变仪对树脂的熔体加工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树脂经过371℃固化后显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T300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经371℃后固化后在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DMA)中在450℃前储能模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68.
以自制的聚硼硅氮烷(P-SiBCN)为基体聚合物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技术(PIP)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强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经8次浸渍-裂解,所得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为334 MPa,800℃/氩气条件下弯曲强度367 MPa.该复合材料未经抗氧化防护处理情况下,800℃静态空气中氧化3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569.
生物拟态SiC陶瓷以硅溶胶浸渍木材模板或其碳模板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模板不同的显微结构对SiC多孔陶瓷的仿生合成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效果取决于模板的显气孔率、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性.松木的浸渍效果最好,经1次浸渍,松木模板及其碳模板的增重率分别为66.5wt%和76.8wt%.经3次浸溃—煅烧循环,松木的增重率为156.8%,累积SiO2吸收量远高于柚木和连香木.模板的显微结构、循环次数、煅烧温度影响陶瓷化程度,经3次浸渍—煅烧(1 600℃)循环,由松木生成的C/SiC模板中残碳率仅为15wt%,低于由柚木或连香木生成C/SiC模板的1/3.1 600℃煅烧4次循环后,由松木模板生成的SiC多孔陶瓷中残碳率接近零,碳细胞壁转变成SiC多孔陶瓷细胞壁,其孔隙率为71 vol%.  相似文献   
570.
复合材料在国外海军航空器上的应用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军航空器飞机结构的复合材料化已成必然的趋势,各类飞机结构的主体材料必将是复合材料而非金属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飞机结构设计和制造上的传统,也将改变航空工业产业链的重组进程,能否适应这一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航空制造业的成败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