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58篇
航天技术   59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83.4-91.2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35h波、半日潮和8.9h惯必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经向风分量中33h波、半日潮和19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双谱分析表明,这些共振对在许多高度上都发生耦合,35h或33h波振幅的极小值与半日潮的极大值出现的高度几乎相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不是局域的,而是存在于中层顶区域的几乎所有高度上,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导致半日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也使半日潮的振幅随空间变化。35h和33h波动可能是在其他时段或其他位置通过行星波与周日潮相互作用产生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并与半日潮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2.
对流层顶变化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UT/LS),位于8-25km高度之间,是大气中一个很特殊的区域.大部分的臭氧分布在下平流层,在下平流层臭氧的含量发生一个很小的变化,就会对气候和地面的紫外辐射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作为气象参数的对流层顶,是充分混合、缺乏臭氧的上对流层和层结稳定、臭氧丰富的下平流层之间的边界或过渡层,其变化对臭氧总量和分布有直接和明显的影响.本文使用二维模式模拟研究对流层顶变化对臭氧在UT/LS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流层顶的季节变化对UT/LS的臭氧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臭氧的局地变化可以超过10%在冬季北半球中纬度对流层顶高度升高1km时,模式结果表明对臭氧分布的影响比较显著,局地变化可超过6%,但是对臭氧总量的影响较小,变化不超过5DU,小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基于SVM的浮动车行驶模式判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动车在低速情况下存在两种行驶模式,如不能对上述模式进行准确区分,将严重影响浮动车实时路况计算的精度和效率.研究和设计了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浮动车行驶模式判断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隶属度矩阵的特征评价和选择方法.实验表明通过上述方法选择的特征子集所训练的分类器在测试样本集上具有92.6%的分类准确性;经过行驶模式分析后,浮动车系统的准确性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4.
白国强  常海萍 《推进技术》2014,35(8):1063-1069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转状态下受限层板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换热能力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旋转轴和层板之间的角度,得出了旋转轴角度对层板换热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度不同时,对流换热系数呈现一定的相似性;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为90°和270°时对流换热系数最高,浮升力最小,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度为0°和180°时,对流换热系数最低,浮升力最大;最高对流换热系数和最低对流换热系数相差55%左右;平行于层板的哥氏力比垂直于层板的哥氏力对流体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25.
针对某些导弹以特殊角度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任务要求,提出了一种仅利用视线角测量信息就能实现末速方向控制的圆周导引律。该导引律的基本思想在于控制导弹沿着一系列由导弹和目标的实时位置及要求的命中点角度所确定的圆弧飞行。利用简单的几何原理即可快速解算出各时刻所需要的速度倾角,并将其转换成制导指令。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的最优导引律相比,圆周导引律更适合于过顶迂回攻击的情况,且受制导周期的影响较小,但受制导指令时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6.
基于螺旋锥齿轮副中大轮采用的半滚切法加工原理,提出一种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推导出内、外齿顶线方程。应用MATLAB求解齿顶线方程,将结果导入SolidWorks软件生成曲线,基于扫描切除特征得到螺旋齿面,建立了螺旋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实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7.
倾斜机构在极地卫星过顶跟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天线跟踪过程中,当俯仰角接近90°(即过顶)时出现盲锥区的机理,给出了消除盲锥区的方法及其在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实况  相似文献   
28.
以复合材料层合板为基本材料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定向破坏复合材料层合壳体结构,在导弹与
该壳体结构的初始接触区域预制缺陷区,导弹发射时以四瓣形式开裂,大幅度提高了导弹的发射效率。利用ANSYS
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通过强度分析确定了最佳铺层设计方案,单层板厚度为0.2 mm,采用基体本身加强预
置缺陷区的[0°/90°/ ±45°]2S 铺层方式。该种铺层方式的爆破载荷为0.21 MPa,最小顶破载荷为1 kN,完全能够
满足其在工作环境下既能承受一定的压力不漏气又能在较小的顶破载荷下自行破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9.
在设计一种抗震救灾和抗洪抢险虚拟场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载重升浮一体飞艇在这两种虚拟场景中运输性能和完成任务能力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大载重飞艇在未来国家应急预案的作用和地位,它将和直升机等垂直起降的飞行器一同建立通往灾区第一线的快速运输通道,在完善国家应急预案上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论证了我国未来发展这种飞行器的性能指标需求,并按此指标需求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大载重飞艇方案构型,初步分析了该型飞艇在灾难救援工作中最为关心的巡航性能.  相似文献   
30.
气浮法正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设计、施工、管理方面论述了气浮法的应用范围及关键设备和关键操作等诸因素对气浮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