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83篇
航空   1123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155篇
航天   1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91.
对卫星承力筒结构合理选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昌亚 《上海航天》2000,17(5):34-36,41
对铝合金桁条蒙皮结构的承力筒、碳纤维蒙皮桁条结构的承力筒、波纹筒和蜂窝筒的力学性能、制造工艺、研制成本及周期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比较,认为承力筒的结构应根据卫星总体构型及其要求、承载能力、经济实力和对有效载荷的适应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合理和适当地选用承力筒结构。给出了选用卫星承力筒结构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92.
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整流罩分离过程中弹射筒分离力的工程估算方法。认为弹射筒达到最大压力后,力-位移关系近似符合等温变化规律。由此可根据地面小车试验的力-时间曲线,通过MSC.ADAMS建模分析获得弹射筒的力-位移曲线,以及整流罩的相关分离参数。整流罩分离地面试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3.
基于ADAMS的空间断接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空间断接器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模拟空间断接器的对接、浮动、退让等一系列过程及技术分析,给出了空间断接器的运动特性及对接参数,可为空间断接器优化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4.
文章详细阐述了某型号卫星承力筒结构的模态试验设计及试验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采用单点随机激励法、两点随机激励法、单点步进正弦扫描激励法均能得出较准确的航天器结构主频。较好的办法是:为获取大型航天器结构的一阶主频,可先采用单点随机激励法得出结构主频,然后采用单点步进正弦扫描激励法进行数据结果的验证;为获取大型航天器结构的高阶模态参数或结构阻尼系数,应采用两点或两点以上的模态试验激励方法,使激励输入能量平均且更接近于航天器结构实际受力工况。文章中对承力筒结构模态试验设计及方法的探讨对大型航天器的结构模态试验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5.
在直联式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基于机械壅塞的RBCC亚燃模态点火及火焰稳定研究,试验模拟飞行马赫数为2.5,采用扩张型双模态燃烧室和多级JP-10喷注方式。在主火箭工作的情况下,借助发动机出口机械壅塞的方式实现了点火和火焰稳定。同时发现火焰稳定与乙烯引导火焰无关,出口堵塞比是燃烧室压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工作为实现基于热力喉道的RBCC亚燃模态稳定高效燃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6.
湍流火焰结构是表征湍流与火焰相互作用的组分、速度、温度等标量场信息,理解湍流与火焰相互作用规律,验证和发展湍流燃烧模型的实验基础。针对传统曲率PDF分布反映湍流火焰面褶皱结构失准问题,利用网络拓扑结构方法可以标记系统关键节点和特征结构,构建湍流火焰面的拓扑结构。本文标记了湍流火焰面上的关键褶皱结构,分析了湍流与火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低湍流强度下,湍流火焰面的关键褶皱结构由火焰自身不稳定性引起;当湍流强度增大,湍流火焰面的关键褶皱结构由湍流尺度决定。在本生灯湍流火焰中,火焰自身不稳定性引起的火焰褶皱与火焰发展距离有关。在本生灯火焰底部,火焰自身不稳定性不引起火焰面褶皱,随着火焰向下游发展,其对火焰面影响逐渐增大,火焰褶皱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7.
爆震、超级爆震等非正常燃烧现象是限制小型强化点燃式发动机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突出瓶颈。爆震或超级爆震发生时总会伴随着湍流火焰-冲击波的相互作用,因此对湍流火焰-冲击波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揭示其机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在可视化定容燃烧弹内安装孔板实现火焰过孔板加速并产生冲击波,并通过改变初始热力学条件和孔板的参数,来实现不同强度的湍流火焰和冲击波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基于该燃烧装置开展了火焰加速、冲击波的形成以及湍流火焰-冲击波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燃烧模式的研究。根据燃烧室末端火焰传播和压力振荡情况,总结出5种燃烧模式,其中发生自燃的燃烧模式的压力振荡幅值均超过4.5MPa,是未发生自燃时的4~40倍。因此,湍流火焰-冲击波相互作用对燃烧压力振荡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8.
转动薄壁圆柱筒振动特性:有限元法与解析解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研究了科氏力和离心刚化效应对不同约束条件下转动薄壁圆柱筒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解析解相比,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静止状态薄壁圆柱筒结构固有频率因边界条件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两端简支边界条件下与解析解吻合较好.随转速增加,前后行波频率差值加大,曲线明显分离,而这种分离趋势随周向波数的增大而减小.由于离心刚化效应的存在,相比于只考虑科氏力的影响,转动薄壁圆柱筒的行波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并且当转速和周向波数较大时,前后行波频率均会大于对应的静频率.   相似文献   
199.
壁温对隔离段激波串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存在换热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内部的复杂流动机理,采用2阶精度的非定常数值模拟程序研究了壁温对隔离段内部激波串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振荡曲线与激波串前缘位置之间存在紧密关系。此外,随着壁温升高,隔离段壁面压力振荡的频率减小、振幅增加。研究还发现,隔离段压力振荡标准差最大值位于激波串前缘激波及其与上下壁面边界层相互作的位置,而湍动能最大值则分布在分离区后侧剪切层区域内。   相似文献   
200.
采用基于火焰面的燃烧模型研究部分预混燃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火焰面模型的优点,采用基于RANS的稳态火焰面模型,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模型和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模型对部分预混燃烧室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这三种燃烧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稳态和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模型均成功地预测到了部分预混燃烧中的三岔火焰结构和火焰抬举现象,分析了三岔火焰的形成机理及抬举高度。文中稳态火焰面模型计算部分预混燃烧完全失效,无法捕捉到火焰抬举现象,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计算的火焰抬举高度仅仅为10,基于反应进度变量为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分数之和的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计算的火焰抬举高度仅为20,和实验值之间的误差为42.8%,而基于反应进度变量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之和的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计算的火焰抬举高度大致32,和实验测量值35非常接近,误差仅为8%。对燃烧热力学标量温度和组分的计算,可以发现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和实验结果吻合最好,其次是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模型,最差的是稳态火焰面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