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62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01.
论述了微波成像仪的测试方法,对微波成像仪主要指标如亮温分辨率、线性度、地面分辨率等的测试方法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测试精度高且又简单实用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压缩变换的纤维增强复合薄板非线性阻尼的时域测试方法。基于非线性压缩变换构造了理论分析信号,并推导获得了复合结构系统非线性阻尼的表达式,明确了从时域测试角度获取非线性阻尼参数的理论原理。编写了Matlab算法,并用数值算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总结并概括出一套合理、规范的测试流程,并对TC500碳纤维/树脂基复合薄板进行了实际测试。实践证明,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获得复合薄板在不同衰减时刻对应的阻尼参数,该方法可以用来定量评价不同振动幅值及频率下复合结构的非线性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小型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测评缺乏标准化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测试指标简单、难以量化等问题,分析了位姿测量、导航能力、环境感知三类通用测试指标和典型的测试条件,针对三类通用的技术指标提出了通用的测试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介绍用相位计测量群时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分析和实验,给出了两种便于操作的测量方法,特别是利用第二种方法的测试技巧,把对时延的测量转换为对频率的测量,提高了测量准确度,使测量过程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5.
航天器总体设计正确性和接口实现正确性的及时验证,是提高航天器这类复杂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检测的虚拟测试方法。方法采用窗口树模型(WTM)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采用状态转移图(STG)作为系统规约刻画系统行为的正确性。方法通过提出基于自动机的模型检测机制,实现了一种面向航天器系统级测试的虚拟测试平台(VTP)原型系统。该平台支持虚拟测试准备、虚拟测试执行和虚拟测试评估等功能,模拟并实现复杂系统总体设计正确性的验证和接口实现正确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6.
<正>随着飞机维修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特殊的热处理装置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处理环节。如何正确地对这些热处理装置进行校准,以使其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成为一个关系飞机维修质量的重要问题。在综合国内外的多个测试方法并经过多次的实际应用后,笔者提出了对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处理装置的整体校准方法。本文也为其他行业中使用的热处理装置的校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卫星导航产业的迅猛发展,辅助导航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该技术可提高导航终端对卫星导航信号的捕获概率,缩短首次定位时间,提高灵敏度,提升用户体验。基于导航信号模拟器,利用基准站接收机传送辅助数据(星历信息及时间信息)的方式,构建辅助导航测试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辅助导航测试方法,对导航芯片利用辅助信息实现快速捕获和定位性能进行了充分验证,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109.
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测试可分为室内模拟测试和实际信号测试,室内模拟测试信号与实际使用环境有较大差别,不能完全反映实际使用效果;而实际信号测试成本高,重复性较差。为了解决上述测试方法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既可实现实际信号的采集,又可在相同环境下反复回放,进而能够高效完成导航终端产品实际使用性能测试方法。本方法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采集回放设备,搭建了包括测试车、实时动态差分基准站、实时动态差分流动站接收机、惯导单元、导航天线等设备的动态跑车测试系统,采集实际信号并在微波暗室中回放,以测试接收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为产品定型和性能比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蔡力勋  包陈 《航空学报》2010,31(10):1974-1984
 对紧凑拉伸(CT)试样的柔度转动修正方法进行了研究,理清了现行柔度转动修正方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转动修正方法,并提出了考虑转动效应的CT试样的裂纹嘴张开位移(CMOD,V0)与加载线张开位移(VLL)的转换公式。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表明,CT试样产生刚性转动的中心并不在试样的剩余韧带中心,而是在偏靠裂纹尖端的位置;转动半径 R 基本不受材料本构关系的影响,仅与CT试样的裂纹长度a与宽度W之比(a/W)有关,从而提出了R与a/W之间的单调多项式;当裂纹尖端产生较大程度的塑性变形时,需要考虑转动效应对CT试样裂纹张开位移(COD)测量的影响, J积分的塑性功计算须采用经转动修正后的COD。采用两种延性材料Cr2Ni2MoV和16MnR对COD转换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转动分析的COD转换公式由于考虑了裂纹尖端附近区域的弹塑性变形行为,用于断裂韧性测试中的塑性功计算更加符合实际,且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直通型紧凑拉伸(FFCT)试样的刚性转动对较大裂纹扩展情形下的JR阻力曲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