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84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张学智是武行演员出身,现在做到了制片人。第一眼见他便觉得身形精干、造型时髦,尽管自谦早没了武行的身手,但是说话到激动时的动作身手,还是能显出练武功的底子。追求时尚,对不同年纪的男人确实会产生不同的魔力。面对张学智,我不光看不出年龄,也打心眼里觉得年龄不那么重要。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他想要的"男人的味道"。  相似文献   
32.
翼身融合布局客机客舱布置快速生成原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翼身融合布局(BWB)客机的客舱布置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气动外形,筛选出一种合理的客舱布置方案是BWB客机概念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BWB客机客舱布置设计的效率,应用基于知识工程(KBE)的方法,将BWB客机客舱布置的知识和规范融入在客舱布置几何模型创建过程中,开发出了一个BWB客机客舱布置快速生成的原型系统。分别以300座和400座BWB客机为例,验证该原型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只需输入客舱布置设计要求和主要参数,该原型系统即可自动地生成客舱布置方案。所开发的原型系统为BWB客机客舱设计提供了一种快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34.
疲劳寿命受到材料内部缺陷的制约,可以通过电位法试验获得微缺口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而分析缺陷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在试验前,需要预先研究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电流输入点位置和电势差测点位置对试验精度和试验复现性的影响,计算得到不同裂纹前缘形状对应的电位法校核曲线。结果表明:(1)电流输入点位置位于试样平行于裂纹面的上下表面时,可以保证试验的复现性。(2)当测点位于裂纹面的垂直对称面上,且测点距离裂纹面垂直距离为0.06~0.1倍试样宽度时,可以同时满足测试精度和复现性。(3)当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的比值3时,可以不考虑裂纹前缘形状对校核曲线的影响,当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的比值≤3时,裂纹前缘形状对校核曲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5.
知识驱动飞机翼面结构快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飞机翼面结构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和效率,对飞机翼面结构的建模过程进行研究.定义了结构布局坐标系及构件位置参数引用规则,提出了基于模板的翼面结构快速建模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参数化工具开发了知识驱动的飞机翼面结构的快速设计系统,将设计方法、规则及专家经验等知识进行封装,实现了翼面结构的自动布局并生成布置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模型不同单元的生成逻辑,分别进行了实体模型的建立,通过用户自定义特征(UDF,User-Defined Features)技术进行几何特征体的参数化建模,在布置模型基础上自动实例化.最后通过飞机机翼翼盒结构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新的激光测速光路布置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国际通用的三束双色激光测速仪光路系统的基础上,将绿光与混合光交换位置,使蓝光与混合光同布于聚焦透镜的直径上,构成新的测速平面的激光测速光路,特别适用于测量二平行壁面间深度比大,缝隙狭窄的流场,如环隙科特流、叶片机械内流场等,实现一次测量,即可获得二壁面间相当完整的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37.
非接触测量的PSPA系统在φ3.2m风洞中进行双三解翼速度场试验中,采用随测量点位置的移动而进行粒子投放。三维的光路布置则是采用安装在风洞外移测架的横梁上。实验结果表明,粒子投放的方法和光路布置及测量是合理的。同时指出:粒子的投放应该在x/d>45处,从而解决了在大型低速风洞中的粒子投放和光路布置问题。  相似文献   
38.
针对某款航空活塞发动机建立仿真建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根据匹配要求,进行了增压器选型分析。考虑不同飞行高度中冷器效率和各部分流动阻力变化的前提下,以增压压气机耗功最小为优化目标研究了在全飞行高度运行工况下不同压比分配对发动机增压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最适压比分配规律,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一套基于实验制定二级增压压比分配方案的方法,使二级增压器能全工况运行在高效率区且保持7%以上安全裕度,为基于安全性的二级涡轮增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陈果  杨默晗  于平超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602-2615
针对基于机匣测点的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诊断方法。针对某典型双转子航空发动机,建立整机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算法实现不平衡故障数值仿真;在从发动机压气机端到涡轮端的高、低压转子上选择4个不平衡故障部位作为诊断对象,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发动机典型转速下的转子不同部位不平衡故障的仿真样本;计算4个机匣测点信号的规范化频谱,通过对大量仿真数据的处理得到反映不同不平衡故障部位的故障样本集;利用仿真得到的大量不平衡故障样本,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优良特征学习能力实现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的不同部位进行识别,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不平衡故障部位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串列双U型管束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开展了模型实验,得到了串列双U型管束换热器布置方式对喷管通道流动压降和换热器回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通道流动压降随着换热器安装角的增大而增加,邻近喷管收敛状出口位置的换热器安装角对流动压降的影响最为显著,进口附近的换热器影响次之;相对通道内置单个换热器的情形,串列换热器中前置换热器安装角的变化对流动压降的影响有所减弱;较小的前置换热器安装角度导致其回热效率过低,从而导致平均回热效率难以改善;在本文研究的几种布置方式下,安装角为30°-17°-13°的串列换热器布置方式的流动和传热综合性能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