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67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王禹 《空中交通管理》2006,(12):24-26,18
2006年8月1日,南昌高空移交顺利完成。至此,南昌区调只管辖本区域内8400米(含)以下的空域。区域内的飞行流量、冲突特点与高空移交前有了明显的不同。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南昌区调对管制指挥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都做了相应的改变。同时,这种新形势也将促使南昌区调对见习管制员的培训模式进行改变。笔者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02.
综述了碳/石墨泡沫材料技术的进展.介绍了该材料的网状结构和多孔泡沫两种结构及其基本制备流程,给出了其性能特点和基本实验数据,讨论了具潜在可能的应用.分析认为:碳/石墨泡沫材料是一种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303.
研究了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特点,通过对航天产品质量信息特点的分析,建立了质量管理系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简要介绍了几个主要质量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对外接口的设计模式。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304.
研究了三轴稳定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图像运动补偿轨道运动和热变形对扫描镜成像的影响.根据图像运动补偿目标,定义了扫描角、步进角和固定网格,基于有关轨道运动和结构热变形对成像的影响,设计了图像运动补偿模型,并给出了算法流程.仿真结果表明:图像运动补偿能有效减小轨道运动和热变形对扫描镜成像的影响,提高有效载荷的成像质量,满足图像配准要求.  相似文献   
305.
总装工艺在型号研制技术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既是技术体系的最底线,又是质量管理、综合调度、物流控制的综合交叉点。文章分析了总装工艺专业的内涵、外延以及专业现状,并给出提升总装工艺专业型号工程研制体系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6.
通过某型飞机襟副翼在实际装配中出现的交点同轴度问题,从工装、零件、工艺方法、容差分配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为以后类似机型的设计、生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07.
论述了以标准体系为纽带,以流程管理为主线,在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和融合各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ERP管理、流程管理、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码管理、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等,实现企业管理的持续创新、稳定发展,建立适合于雷电院技术体制并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08.
飞机结构的研制及改进、改型,均须经过试验来验证结构的强度性能以及所用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性.在试验验证的飞机设计过程中,常常要进行大量材料、元件、组件、部件以及全尺寸飞机结构强度的试验,而大量的物理试验也是造成目前飞机研制成本高、周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9.
随着数字化装配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推广应用,适应数字量传递的互换性设计对于提升飞机操纵面设计效率、稳定装配质量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以飞机操纵面的互换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互换性的要求分析设计要点,建立与数字化装配相协调的互换性设计流程;从操纵面的构型特征角度分析互换性设计的结构元素;提出实现操纵面互换性的技术途径,给出相应的参考指标;以某型飞机的副翼为例,对其进行互换性分析和设计,并通过实际装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操纵面互换性设计流程合理可行,能够满足互换性要求。  相似文献   
310.
对于临近空间无人机而言,高效的能源动力形式是支撑其实现长航时飞行的关键。经对比,本文认为“机载液氢+氢燃料电池”的供能方案符合无人机长航时和大载荷的发展趋势。针对该方案,综述了供氢工艺流程、机载液氢储罐、氢燃料电池的空气供应流程及水/热管理的技术现状,对供氢子系统中的氢输送方式、液氢储罐结构及材料,以及氢燃料电池子系统中空压机吸气性能、电池散热性能受到高空低压环境的影响开展了技术分析和总结,并对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