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275篇
航天技术   87篇
综合类   67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制系统流体回路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人航天器一般采用主动热控制技术为主的热控制系统,废热的排散主要通过泵驱动单相流体回路。分析了主动热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如系统方案、工质的选择、回路部件的选型、系统参数的确定、控制算法等;提出了主动热控制系统方案及参数选择应满足适应性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指出主动热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以系统总体质量最小为目标的约束优化问题,并讨论了优化设计的思路与实现流程。最后基于一个具体的设计案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2.
未来新型卫星平台由于飞行任务的需要,不仅可能面临姿态大范围变化导致的外热流大幅度改变,而且内部热负荷也可能同时发生大范围变化,这两点因素都要求热控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传统的以被动热控为主、电加热为辅的热设计受制于各种资源的限制,适应能力具有明显的不足。鉴于此,文章针对六面体构型卫星,提出一种具有高适应能力的单相流体回路方案,并据此研制出地面原理样机试验台,对系统的关键性能温控特性进行了地面试验。整个瞬态实验过程中控温精度一般都在±0.5℃以内,最大波动也基本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73.
为了对流体回路系统设计参数确定提供指导,通过地面试验方法,研究了低温和外界环境变化时单相流体回路的阻力特性、工质补偿、控温算法等。介绍了地面试验系统的组成、试验方法和相关试验结果,并重点对外界环境突变时的控温结果、控温目标点与控温装置作用点分离时的控温震荡以及低温下补偿器的补偿能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会出现温度过冲,过冲可达到10 oC;此外,由于控温点和控温装置作用点的分离引起的相位差,会导致系统控温失败。这些结果对载人航天器流体回路的泵、换热器设计以及工作状态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4.
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对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作用,而储液器内部气液分布状态是其控温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轨微重力条件下,储液器内两相流动特性与地面状态差别巨大,这将给储液器的设计带来较大难度。针对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在轨微重力下的两相工质分布特性,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其内两相流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使用连续表面张力模型计算表面张力,使用多相流计算的流体体积分数方法对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形态的发展进行了追踪预测,并与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吻合一致。通过对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在不同Bond数、接触角、工质充灌量等参数下的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储液器内气液运动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状态与储液器尺寸、壁面浸润性、工质充灌量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能指导储液器研制及在轨应用。   相似文献   
175.
戴华 《洪都科技》1989,(4):41-46
在电阻直接加热的影响下,由于表面热处理工艺的强化和碳在奥氏体中的快速扩散,在石墨流体炉床中,渗碳的速率较传统的气体热处理要快得多。本文研究了磁性铁试样的渗碳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6.
CFD在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上的应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FD在粘性模拟,算法,网格生成上的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CFD在进气道模拟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7.
空腔内旋转流动LDA整场测量及实验Re数恒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腔内的旋转流动常常波及二次流、旋涡破裂等复杂问题,在整场流动实验测量中,必须长时间保持恒定工况。目前文献中的作法一般是采用高精度的恒温水域,但系统复杂、控制精度受限制。笔者介绍了一种根据实测温度调变速保持实验Re数不变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将流动在长时间内高精度地保持在同一工况Re数内。最后给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整场和旋涡破裂区域风速度分布的LDA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8.
空间材料放气污染特性研究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阐述了空间材料放气污染对航天器的影响,并介绍了建立的放气污染特性研究装置和E595材料筛选标准装置,它可用于多种放气污染特性的研究,文章还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9.
滑移边界条件是流体力学研究中一个悠久而重要的科学问题,在微纳流控研究中备受关注。近年来,对简单流体(如水)在光滑液固界面的滑移长度的量级逐渐取得共识,而对复杂流体在液固界面的滑移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从简单流体扩展至复杂流体的研究过程中,滑移实验研究的新的测量结果以及理论描述方法。重点介绍了近期Charlaix教授课题组采用表面力仪测量高分子电解液的滑移结果,以从介观角度理解复杂流体在液固界面的滑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0.
输运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能精确地求解湍流燃烧中的有限化学反应速率,但小尺度上分子扩散引起的组分变化则需要通过标量小尺度混合模型来模拟。论文综述了当前湍流预混燃烧中混合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现有标量混合模型在不同预混燃烧模式下的表现:对于火焰面燃烧模式,保持组分空间的临近性对于标量混合模型非常重要,标量混合频率受火焰结构影响显著;对于破碎反应区模式,组分空间保持临近性的重要性有所减弱,标量混合频率由湍流主导。接着介绍了最新基于直接数值模拟数据的标量小尺度混合机制和建模研究,包括湍流预混燃烧中反应标量小尺度耗散机制、反应标量混合时间尺度在不同燃烧模式下的演化规律、依据线性混合思路构建的标量混合时间尺度模型。针对不同湍流预混燃烧模式的模型验证表明:相比于已有湍流混合时间尺度模型,新模型显著提升了对湍流预混火焰中的标量耗散率和燃烧特性的预测精度。最后介绍了大涡模拟/输运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在近极限湍流预混火焰,如甲烷预混值班火焰和湍流对冲预混火焰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对贫燃、高湍流度条件下的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及局部熄火/再燃现象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