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320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41.
化学镀是获得功能镀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对化学镀Ni-P合金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Ni-B合金的研究和应用不足。Ni-B合金镀层外观光亮、色泽如铑、镀层厚度均匀、化学稳定性好、孔隙少、焊接性能相当于锡铅合金,比Ni-P镀层好、硬度1100HV、耐磨。应用实例为发动机缸体砂型模具,模具结构中含铸铁、铜、铝三种材料,形状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用化学镀Ni-B后模具寿命比原模具(电镀镍层)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342.
在分析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成型过程和工艺特性的基础上,分别从满足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压力、温度和真空度以及构件质量和工艺可行性等方面,综述了膨胀橡胶、殷钢、碳泡沫、碳毡、形状记忆高分子和水溶性材料等模具和工装的特点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343.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具修形过程中的型面精度测量,研究一种基于机器人和激光跟踪三维测量系统的在位测量技术。通过测量轨迹规划、坐标系变换,关联在位测量系统中的各个单元,实现两个系统的运动-跟随-采样的连续动作,完成模具型面点云的自动高效采样。在此基础上,研究抛物面型面精度评价算法,实现实测点云和理论模型的最佳拟合,从而获得模具型面精度。结果表明:利用在位测量技术,测量效率大幅提高,型面精度的数值和图形结果能够辅助模具的高效修形。  相似文献   
344.
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是当今航空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复合材料构件成型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国现代化航空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45.
由于钛合金在力学性能上具有屈强比高、弹性模量小等特点,成形上表现为变形范围窄、易开裂、回弹大和尺寸精度难于保.证为克服上述钛合金成形难点,一般需将其加热到较高的温度进行成形.本文重点讨论了钛合金热成形模具的材料选择及设计,并提出了热成形模具标准化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6.
为解决微流控芯片模具在微电铸工艺中铸层与基底结合力差的问题,在光刻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掩膜电化学刻蚀和微电铸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出了结合力较好的镍基双十字微流控芯片模具。针对掩膜电化学刻蚀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选定了制作微流控芯片模具的最佳工艺参数,解决了酸洗引起胶膜脱落失效、刻蚀引起侧蚀等问题。使用剪切强度表征界面结合强度,运用剪切法测量了微电铸层与基底的剪切强度,定量分析了酸洗工艺和刻蚀工艺的参数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洗20s后电铸层与基底的剪切强度相对于直接电铸提高了98.5%,刻蚀5min后剪切强度提高了203.6%。刻蚀5min后的剪切强度相对于酸洗20s后电铸的剪切强度提高了53.0%。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铸层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强度,延长微流控芯片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47.
为了提高辊筒模具光学微结构的加工精度,本文对辊筒模具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直线导轨系统进行了热变形分析。首先,根据液体静压导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有限元分析中的油膜等效替代方法,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机床直线导轨系统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了其直线导轨系统热变形误差,并给出了改善辊筒模具加工机床光学微结构加工精度的方法。最后,通过微结构刨削加工实验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48.
为查明不同模具表面状态下的复合材料构件应变演变规律及其对固化变形的影响,采用热电偶和光纤光栅传感器对不同模具表面状态下的复合材料构件在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变进行在线监测,获得不同模具表面状态下构件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升温阶段脱模布的使用能够有效屏蔽模具-构件界面相互作用,使构件在升温阶段的应变很小。三层脱模剂模具表面条件下构件中的应变明显小于一层脱模剂;降温阶段三种实验条件下在构件中都出现了较大的压应变,其中一层脱模剂模具表面状态下模具-构件相互作用力最大,在固化工艺完成后构件发生翘曲变形,且翘曲变形以沿纤维方向为主。  相似文献   
349.
热压罐工艺的传热分析和框架式模具温度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热压罐工艺中框架式模具的传热路径和传热方式及其传热空气流态,通过模拟试验和实测试验两种方式研究热压罐工艺的框架式模具温度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50.
超高强铝合金等温模锻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高强铝合金等温模锻的工艺性分析、锻件设计、模具结构和模锻工艺参数 ,通过理化测试证实了等温模锻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