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84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6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为研究烟幕撞击喷撒过程中颗粒的扩散特性,依据颗粒碰撞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烟幕撞击扩散动力学模型,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气相流场、烟幕颗粒速度场及其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DSMC方法能够有效的模拟烟幕颗粒的运动与碰撞过程;烟幕射流碰撞后发生转向,其速度减弱约65%~75%,以近似球顶锥体的形态逐步向外扩散;烟幕浓度的极大值集中在射流及碰撞区,在此区域外,烟幕颗粒的碰撞效应减弱,随机扩散作用使烟幕的浓度梯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小,烟幕颗粒的空间分布也变得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432.
段玉龙  王硕  贺森  万琳 《航空材料学报》2022,40(9):095401-1-095401-9
为分析多孔材料对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效果,采用自主搭建的爆炸实验平台,探究不同孔隙度和厚度的多孔材料对当量比为1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作用行为。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孔隙度的多孔材料对爆炸火焰和超压具有促进或抑制两种不同的影响。孔隙度较小时,爆燃火焰传播速度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厚度较大时,火焰有短暂的传播延时现象。孔隙度较大时,预混火焰冲击多孔材料时发生淬熄,但随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负压抽吸作用,在已爆区域一侧的材料表面产生扩散燃烧现象,且扩散燃烧程度与材料厚度成反比关系。多孔材料的固相结构能降低压力的泄放效率,同时可吸收能量,进而提高爆炸超压的上升速率,降低超压峰值。当每英寸长度孔数δ=10的多孔材料促进火焰传播时,与当量比为1的预混气体爆炸相比,超压峰值最大可提高约2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火焰冲击δ=20的多孔材料时发生淬熄,最大超压衰减可达47.17%,δ=30时最大超压衰减了24.62%。  相似文献   
433.
ISC3是美国环保局提出的一个适用于分析和测定固定工业源泄放的扩散模型,其是否能在我国伊敏矿区应用,是需要验证的.为此,利用2005年伊敏地区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以及ISC3模式系统建立并验证了空气扩散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颗粒物的监测日均值和模拟日均值的相关性比SO2要好.  相似文献   
434.
435.
张祺 《航空制造技术》1999,(1):31-34,37
介绍了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炉温的模糊控制方法以及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流程 。  相似文献   
436.
研究了常规和掺杂0.02wt%硫的IN718合金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硫降低IN718合金的蠕变抗力,,使表观蠕为激活能由678.5kJ/mol减小到634.8kJ/mol。计算表明,硫的危害主要来源地其对晶界扩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7.
运用时间相关的全隐AF方法,计算二维及轴对称亚声速高速扩散段内流场。流动控制方程使用全N-S方程,湍流模选择了Baldwin-Lomax代数流模型,和两层k-ε二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438.
本文对单室火灾中流动,传热,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PI辐射模型计算火焰传热,并将计算机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9.
为提升某低速风洞大角度扩散段静压恢复性能,降低总压损失至分流隔板的水平,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该扩散段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采用阻尼网能有效抑制分离,阻尼网布置位置和开孔率对大角度扩散段内的流动状态和总压损失有很大影响.使用直线壁面扩散时,由于扩散角过大,第1层阻尼网对抑制大角度扩散段入口分离效果很弱,总压损失无法达到预期设定指标.采用三次曲线壁面扩散时,总压损失明显降低,小于预期指标,但存在小范围的分离.分级扩散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按照最大静压恢复设计的分级扩散段,避免了入口的气流分离,能大幅度降低总压损失.对分级扩散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按照最大静压恢复设计的第1级扩散段扩散角已达到上限,为抑制第3级扩散段的分离,缩短第2级扩散段,减小第3级扩散段扩散角的方法是合理的.通过对不同方案流态的比较得出了最佳的参数匹配,总压损失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数值模拟能够获得最佳的大角度扩散段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440.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相结合方法,对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四层结构表面沟槽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应变速率έ、扩散连接宽度b、芯层与蒙皮厚度比t和摩擦系数u这4个因素对蒙皮表面沟槽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蒙皮表面沟槽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芯层与蒙皮厚度比t。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对蒙皮表面施压背压的方法,可有效避免或控制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四层结构蒙皮表面沟槽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