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286篇
航空   2001篇
航天技术   451篇
综合类   299篇
航天   79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针对主从式航天器编队过程中存在的通信距离约束、航天器之间的碰撞以及空间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和人工势函数的分布性协同控制方法。当初始通信网络连通时,通过在分布式协同控制器中引入吸引势函数,保证整个编队过程中通信网络始终是连通的。针对主航天器速度仅有部分从航天器直接可知的情况,为每一个从航天器设计分布式的速度观测器估计主航天器的速度,从而实现航天器之间的速度协同。此外,通过在控制器中引入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外界干扰进行观测,显著增强了航天器编队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不但能够实现对主航天器的速度跟踪以及航天器之间的队形保持,而且能够在编队过程中实现通信网络的连通性保持和航天器之间的碰撞规避。  相似文献   
9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卫星磁场探测载荷现场校准技术,设计了拆分式磁场线圈、无磁支架等,研制了校准装置。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对卫星磁载荷在整星测试、发射前等多个阶段的测试校准,解决了卫星载荷在星体装配完成后无法测试的难题,提高了磁载荷测试数据可靠度,保证了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该校准技术已服务于我国首颗地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卫星),对其磁场探测载荷在整星测试、出厂测试、发射场技术确认等多个阶段进行了校准,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13.
针对进气道与发动机的耦合问题,研究了低速大迎角状态下,基于辅助进气门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控制。首先,建立了飞行条件、迎角、辅助进气门开度与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相关联的进气道实时模型,进而将进气道出口流量和发动机进口流量相匹配,建立了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模型的控制仿真平台。其次,为了解决大机动过程中发动机进口流量不足和压力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辅助进气门调节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控制方法,即通过调节辅助进气门开度实现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控制,在保证进气道出口性能稳定的情况下,基于H鲁棒控制方法实现对发动机转速和压比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大机动过程中,所提出的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控制可以使得发动机各项性能保持稳定,在典型任务工况下,推力提高了16%,耗油率下降了6%。   相似文献   
914.
基于强化学习的避扰通信,由于需要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从中学习到最优决策,其决策网络的训练时间受环境反馈速率的约束,通常耗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离线式训练方法。构建出一种频谱虚拟环境生成器,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逼真合成频谱瀑布图,用于避扰通信决策网络训练。由于所提方法脱离真实环境反馈,形成离线式训练,进而显著提高模型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实时在线训练方法比较,所提离线式训练方法的训练时间可以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915.
一种抑制电传系统PIO的非线性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不完全非线性补偿方法用来抑制电传系统飞行员诱发振荡,其补偿着眼点是电传系统内部的舵回路速率饱和。本文把新的补偿方法用于一个两回路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其设计过程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构简单,可以有效抑制PIO,而且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工作,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16.
谐波传动齿啮式输出啮合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谐波传动齿啮式输出刚柔轮齿的啮合特点,建立了一种同时考虑啮合侧隙和啮合效率的齿啮式输出啮合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有7个变量、2个目标函数、3个等式约束条件和7个不等式约束条件,优化方法采用罚函数法。文中对优化实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通过适当提高径向变位系数和他齿高可改善轮齿啮合性能的结论。文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为齿啮输出式谐波传动的啮合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17.
气压式高度表 (ANEROIDALTIMETER)是通过感受大气压力 ,指示飞机飞行高度的高度表。正确地测量和选择飞行高度 ,对充分发挥飞机性能 ,减少燃油消耗 ,节约飞行时间和保证飞行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所有各型飞机上都安装有气压式高度表。但是 ,由于气压式高度表测量高度所利用的原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这种高度表有着一定的隐患。历史上由于错调、忘调气压式高度表发生的飞行事故相当多 ,单就 1999年上半年就发生了多起因飞错高度而导致的飞行冲突。 1月 2 1日西南航空公司B757飞机在乌鲁木齐机场进近中 ,忘调场压 …  相似文献   
918.
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传统的“闭回路法”和“位势法”基础上,提出利用“流水原理”来寻求运输问题最优解。即以“最小元素法”求得初始调运方案后,将表中各栏单位物资的运价视为“水位”的高低,将已安排的运输量视为处于一定水位高度的“蓄水量”,依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界基本原理,考察处于最高“水位”的“蓄水量”沿其所在的行或列的“渠道”流向最低“水位”的可能性,来确定“流向”及其相应的“闭回路”,据此调配运输方案,直至总体“蓄  相似文献   
919.
为了实现棱柱网格的自动化生成,发展了使用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生成棱柱网格的方法。利用网格正交性条件和单元体积约束相结合的双曲偏微分方程,从物面网格向外逐步推进生成棱柱形网格。通过类比结构网格双曲型网格生成方法,在非结构网格局部格点坐标系上建立了双曲型网格生成方程,通过格点有限体积法、迎风格式和隐式的方法离散控制方程,使用GMRES求解器求解线性方程组,进而自动生成棱柱网格。该方法应用于球外形、具有尖锐边缘、深凹高凸的旋成体外形、双椭球外形以及X38复杂飞行器,生成的网格表现出良好的正交性和光滑性,表明本文的方法是成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网格适用于气动力热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20.
宁献文  徐侃  王玉莹  蒋凡 《航空学报》2022,(12):164-173
针对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月面无人自动采样任务中面临的热控难题,提出一种轻量化泵驱单相流体回路热总线及设计方法,通过热总线将结构板式固定辐射散热面、消耗型散热装置高温水升华器构建为一套组合式热沉,实现了探测器组合体能量的一体化调度管理与在轨分离重构,热总线系统干重15 kg,占热控系统重量的比例在20%以下。在轨飞行结果表明:轻量化泵驱单相流体回路热总线工作正常,管路沿程温差小于7℃,热排散能力达30 W/kg。上升器月面起飞前热总线分离重构过程中工质排放压力变化曲线与地面实验结果一致。流体回路热总线在轨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预期,验证了轻量化泵驱单相流体回路热总线技术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亦可为其他类型航天器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