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251篇
航空   1917篇
航天技术   639篇
综合类   281篇
航天   49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高精度双星快速定向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转动基线的方法解决利用“北斗”卫星载波相位进行定向的关键技术问题——初始相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原始载波相位观测精度优于2%周时,利用2m基线在5min时间内可达到方位0.01°的定向精度.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分析武汉、宜昌和恩施气象局无线电探空仪2001-200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中部地区对流层和低平流层中行星波的特性.通过Lomb-Scargle(L-S)的周期图方法发现了周期为准16天和周期为准10天的谱分量占据着主导地位.观察发现,较大振幅的行星波振荡主要集中在5-15 km之间.准16天行星波沿纬圈向西传播,对应的纬圈波数大约为2,水平波长约为17 324.8 km,传播相速度约为-12.5 m·s-1(东向为正),通过计算准16天行星波在10 km以下相位随高度的改变可以得到其垂直波长大约为25-30 km,而在对波层顶附近其相位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呈现出静态波特性.准10天行星波沿纬圈向东传播,对应的纬圈波数大约为4,水平波长约为8627.3 km,传播相速度约为10.0 m·s-1,垂直波长约为22-40 km.  相似文献   
993.
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钠荧光激光雷达自1999年至今的观测数据中选取了分布于全年26天的数据进行重力波活动的分析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武汉中层顶区的重力波活动非常频繁:26天总观测时间累计约为185.5 h,总共观测到124个重力波活动,平均发生频度为每小时0.7个波,且波的出现频度与地方时有一定关系.这些波的垂直波长主要分布在3-7km,垂直相速主要位于0.1-0.5 m/s.与国外报道的结果相比较,波长数值与分布较为一致,但相速明显较低.武汉中层顶区重力波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多波过程很频繁,多、单波过程的出现比例约为3:2.利用钠层相对密度扰动时空图方法,给出了武汉中层顶区重力波传播和破碎现象的典型结果.还利用单色波模型对部分钠层数据进行了单色波相关参数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4.
重力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β通道准地转近似大气平均运动方程组,采用重力波线性饱和参量化方法,定性地研究大气重力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作用.模拟计算得到,大气重力波对平均东西风速可产生100m·s-1/d左右的作用力和产生120 m2/s的湍流扩散,这些作用平衡了Coriolis扭力,导致大气的平均东西风速大大偏离辐射平衡风场,中层顶附近的平均东西风速在冬季(夏季)甚至反转为东风(西风).平均东西风速计算结果与冬季和夏季中频雷达东西风速观测值和大气模式剖面等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995.
甄绪  刘方 《航空学报》2022,43(5):420-431
在局部航迹信息质量不均衡条件下,选择所有局部航迹进行航迹融合的算法会造成系统航迹质量下降。为了提高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FCM)和信息熵修正的航迹融合算法。通过交互式多模型(IMM)滤波后的航迹信息对聚类数据做“质量”修正,改进后的FCM算法对局部航迹进行聚类分析,利用信息熵和隶属度对局部航迹进行选择和融合,达到修正聚类中心和提高系统航迹质量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当多个传感器跟踪机动目标时,在传感器的观测精度发生变化和存在量测丢失的情况下,该算法的跟踪性能优于已知的航迹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大气重力波与电子密度扰动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相互耦合的大气流体方程和双流体等离子体方程出发, 导出了赤道F区大气重力波和电子密度扰动的耦合色散关系, 据此对两者的共振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大气重力波可以通过共振耦合将部分能量转换给带电粒子, 为赤道扩展F提供初始电子密度扰动;在这过程中,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对共振条件和共振耦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数值方法考察了粘性耗散对重力波波包共振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粘性耗散不仅衰减相互作用波的能量,而且强烈地影响波包之间局地能量的传递,使波包的形状发生进一步的改变.粘性耗散减缓相互作用过程的发展,阻止高波数的次级波与主波进行相互作用.在低热层高度上,耗散过程占支配地位,三波能量演变的特征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大尺度主波通过与小尺度次级波的相互作用,更快地实现对大气的加热.  相似文献   
999.
日冕物质抛射中非对称高密度云和非线性波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函数拟合及数字滤波等方法,对SMM飞船观测的1980年8月18日日冕物质抛射事件进行了定量分析。论证了不对称高密度云的形成与爆发日珥顶端偏离冕流对称轴有关,讨论了此不对称结构的演化及其对事件发展的影响,作出了暗腔是强磁场膨胀体的重要论断。从图象亮度的高度分布剖面中,分析出日冕非线性波在演化过程中前沿变陡的观测证据,推算了演化成激波的时间和高度,并论证了两者都是强磁场膨胀体所驱动的,而不是瞬时能量爆发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00.
哨声波与磁层中电子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电子投掷角降低,沉降到低电离层,引起局部电离增强,而诱发Trimpi效应。本文讨论波-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利用超粒子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指出共振不仅与电子的速度有关,而且与电子初始拉莫尔相位角有关;计算得到了相互作用时共振电子相位聚焦效应、非共振电子相位聚束效应及电子速度-相位空间中的不均匀振荡等一些结果。同时,也给出了波-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沉降电子能量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和沉降电子的能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