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航空   1018篇
航天技术   144篇
综合类   165篇
航天   2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陈正  崔祜涛  田阳  饶炜  董捷 《宇航学报》2022,43(1):81-90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大底分离过程,建立大底分离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分离安全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了大底分离策略.利用大底分离动力学模型和近距离扰动气动模型,分析了分离过程的相对速度和姿态运动规律,根据大底与着陆器的正分离要求确定了大底分离的最小弹射速度.考虑到着陆器姿态运动影响分离安全性,对着陆器施加角速度阻尼控制并限制了最短...  相似文献   
982.
多路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改善翼型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志  李军  梁华  魏彪  陈杰 《推进技术》2018,39(9):1928-1937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PSJ)响应快,频带宽,强度大,在飞行器增升减阻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常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只是单点激励,作用范围小,控制效果弱。为提高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抑制机翼流动分离的能力,设计了一种新型多路放电电路驱动合成射流,使单个电源产生5~12路多点、高强度合成射流激励,并将其用于高升力翼型失速分离控制。研究了激励频率、电容能量、来流速度和激励位置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及阵列式激励的控制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2路PSJs各路均能产生较强的冲击波和射流,能有效抑制翼型吸力面的流动分离,增加升力,推迟失速;当激励频率为150Hz使无量纲频率等于4.8时,流动控制效果最好;电容能量越大,来流速度越小,流动控制效果越好;翼型距前缘15%c处为最佳激励位置,在主翼后缘施加激励与前缘激励类似,能有效抑制主翼流动分离;在主翼前缘和后缘同时施加激励,增升效果变强,推迟失速的能力降低。流场存在延迟效应,延迟时间不小于585s。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分析了高空大面积比喷管在地面试验时喷管内出现火焰偏摆的原因,叙述了喷管内气流不对称分离的机理。通过分析得出,由此产生的火焰偏摆在高空模拟试验或用截短喷管的地面试验中会自然消失。本文通过喷管流场计算,附面层分离计算和传热计算说明试车中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984.
本文提出了一些缝隙大小对高超音速分离流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缝隙大小明显地影响分离区范围,缝隙加宽使分离区缩小;缝隙存在也改变了分离状态下控制翼面的压力分布与传热分布。  相似文献   
985.
针对两级并联式地空导弹分离过程,分析了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并联导弹自动分离条件,并针对某并联导弹具体设计情况,讨论了分离特性计算分析的几个方面,给出了一种计算分离力的简便方法,并结合某导弹实际设计情况对其进行了计算,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86.
987.
988.
用不可压位流理论证明了三角形突起物后存在自由旋涡的驻定态位置,且在该处稳定的自由旋涡是中性稳定性,并提供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突起物所对应的自由旋涡驻定态位置,而在实验条件下,需用侧壁抽吸,才能捕促到稳定的旋涡。  相似文献   
989.
990.
综合采用流场观测和动态压力测量技术,对非对称超声速喷管分离流状态下喷管内激波结构和壁面动态压力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壁面压力时频特性分析获得非对称喷管内不同流动分离模态的流动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在喷管落压比(NPR)为1.8~12.7范围内,喷管内流场结构由下偏向上偏转换;上壁面流动分离模态经历了受限激波分离(RSS)、末端振动状态和自由激波分离(FSS);下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主要为FSS;流动分离模态为RSS时,Schmucker分离预测标准不再适用。RSS和末端振动状态模态下,尽管分离间歇区壁面动态压力具有相似的低频特征,激波运动呈显著低频特征,但末端振动状态模态下频率值略高,主要是由于流动再附点近喷管唇口,分离剪切层撞击喷管出口位置,剪切层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分离激波的振荡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