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66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241.
飞机全电刹车机电作动系统上电自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里康  马瑞卿 《航空学报》2016,37(12):3832-3842
提出了一种飞机全电刹车机电作动(EMA)系统的上电自检测(POST)方法,以保证系统在运行前处于安全工作区域。通过检测,可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更换故障部件,提高飞机出勤率。在系统运行之前,尽可能在有限的检测次数内全面准确地检测敏感元件,定位故障部件,避免造成刹车系统的二次伤害。针对逆变器和电机三相绕组组成的驱动回路,利用母线电容放电产生电流,完成检测。检测过程利用电容电压而非电源为逆变器供电,可防止过高的短路电流对电源的冲击,且电容上存储的能量有限,可有效避免短路故障对系统的二次伤害。检测方法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并未增加传感器和检测电路,但实现了逆变器功率管以及电机绕组,短路和开路故障的全面检测,且可定位出故障部件和故障原因。该机电作动系统上电自检测方法能够保证在一秒内完成系统全面自检测,经过1 000次正常及带故障试验,故障的误报率和漏报率保持在1‰以下。在现场试验中,系统可抵御飞机复杂的电磁环境(EME),工作性能稳定。通过软件设置不同故障阈值,可方便移植到其他机电作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242.
低前挡板型小尺寸刷式封严泄漏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间隙、过渡、过盈3种配合状态的低前挡板型小尺寸刷式封严的转子轴心轨迹和泄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转子的轴心位移采用电涡流传感器进行测量,其测量结果表明:压差小于0.4MPa时,转子轴心位移随压差的增大略有减小;当压差达到0.4MPa后,其轴心位移范围不再随压差而变化;在不考虑磨损的情况下轴心位移对不同配合状态的封严泄漏特性基本没有影响.由此确保了封严试验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了转子转速、上下游压差以及封严间隙对泄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系数随转速增加略有减小;间隙配合下有明显的滞后,过盈配合下滞后不明显;磨损对泄漏的影响在过盈配合下比较显著;间隙配合下压差在0.1~0.2MPa泄漏系数随压差的升高而增大,压差为0.3MPa时泄漏系数降低,0.3MPa以后泄漏系数变化趋于稳定;过盈配合下泄漏系数随压差的升高总体呈增大趋势,压差在0.3~0.5MPa时增大的趋势较小,泄漏系数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43.
地外撞击球粒的成因探讨:以K/T界面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KTB地层中富含尖晶石的地外撞击球粒的成份、矿物组成、构造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陨石消熔模拟实验的分析,以及陨石消融成因模式和撞击汽云凝聚成因模式的对比研究,认为该类球粒在成因上既有消融成因的球粒,又有撞击汽云凝聚成因的球粒,并且可能同时存在另外一种成因机制的球粒.  相似文献   
244.
MOCVD法制备一维氧化物阵列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气开放式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系统的结构及其新特点;以ZnO纳米棒阵列材料的制备为例,说明了大气开放式MOCVD法制备氧化物阵列材料的方法,并对氧化物阵列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论述;扫描电镜研究发现这些取向生长的氧化物一维材料均垂直于基片沿某一方向生长,并且排列非常规整,具有无晶界、晶体缺陷少、体表面积小和具有特殊的尖端等特点;介绍了制备VOx,FeOx,TiO2等一元金属氧化物和ZnAlO,ZnMgO等多元掺杂金属氧化物的一维阵列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5.
刷密封的静动态泄漏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件密封名义直径为174mm的刷密封在试验器上进行了一系列静、动态泄漏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刷密封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其静、动态泄漏率小于精确设计的5齿0.25mm间隙的篦齿封严的1/3,是4齿0.5mm间隙的篦齿封严的1/10。在发动机内流系统中以刷密封替代蓖齿封严可使发动机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46.
The 2D kinetic Monte Carlo (KMC) simul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Ni-Cr films i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by the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In the KMC model, substrate was assumed to be a "surface" of tight-packed rows, and the simulation includes two phenomena: adatom-surface collision and adatom diffusion. Whi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oms was described by the embedded atom method, the jumping energy was calculated by the molecular static (MS) calculation. The initial location of the adatom was defined by the Momentum Schem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substrate temperature which means that the lowest packing density and the highest surface roughness structure will be achieved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the smaller critical value, while the roughness of both surfaces and the void contents keep decreasing with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until it reaches the higher critical value.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critical substrate temperature rises as the deposition rate increases.  相似文献   
247.
铷汽室频标是各种原子钟中发展最为活跃的 ,由于其独特的外在及内在特点 ,在商用通信、军用车、舰、弹、机载、空间星载导航等领域得以最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铷汽室频标对电路部分的要求 ,其次总结了各种铷汽室频标电路方案的特点及发展趋向 ,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路方案 ,该方案充分利用相关技术的发展 ,克服了传统方案的缺陷 ,是实现高性能铷汽室频标—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48.
一种CDC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一种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该系统采和光电编码器作为速度检测传感器,控制方式采用PID数字控制,控制输出采用PWM数字信号至驱动电路对电机调速。本文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249.
利用STM32的控制性能和丰富外设,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ZET6单片机和ET1100专用以太网芯片的、具有工业以太网功能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在设计中,以STM32ZET6作为微处理器,采用了IR2136驱动芯片及ET1100工业以太网芯片,分别实现了对无刷直流电机的调速功能,以及对上位机的EtherCAT通信功能。针对传统设计中SPI串行接口未能充分发挥工业以太网的优越性能的问题,设计中利用STM32ZET6特有的FSMC机制实现了EtherCAT模块的并行接口设计,使系统的实时性能有了很大提升。该控制器设计成本低、集成度高、实时性强,特别适用于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250.
刷式密封刷丝变形与振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丹  杜宸宇  刘永泉  战鹏  信琦 《航空学报》2020,41(10):123364-123364
刷式密封刷丝运动变形引起的泄漏损失、刷丝断裂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分析刷式密封刷丝运动变形理论模型,设计搭建刷式密封刷丝变形与振动特性观测实验装置,设计加工了3种周向倾角的低滞后型刷式密封实验件,实验观测并研究刷式密封刷丝轴向变形特性,刷丝吹下效应、刷丝分层和刷丝振动特性,揭示刷式密封刷丝运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出口压比1.5~4工况下,刷式密封刷丝自由端轴向变形量随着压比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加,周向倾角对刷丝轴向变形影响不大。刷式密封前排刷丝吹下效应明显强于后排刷丝,随着周向倾角的增大,刷式密封刷丝吹下效应逐渐减弱,在本文研究工况下,周向倾角为50°、55°和60°的刷式密封刷丝最大吹下量分别为0.60、0.45和0.34 mm。刷式密封刷丝产生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气流力的作用下,刷丝束轴向产生变形,刷丝束自由端在不相等的转子表面轴向摩擦力作用下,刷丝束进一步产生不同步的变形量,导致刷丝束出现间隙进而形成刷丝分层现象。刷丝振动主要发生在刷丝密度相对松散的区域,且随着压比的增大而增强,刷丝自由端位移随时间呈振荡变化,其在轴向的振幅大于周向的振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