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703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01.
针对当前国内气膜孔加工存在的几何精度偏低、质量不稳定现状,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利用气膜孔切片图像,在特征分割、点云拟合基础上对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加工的气膜孔孔径及几何特征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超快激光工艺参数的圆形气膜孔通孔入口直径略大于出口,锥度在0.005°~0.020°之间,位置度误差最大为?0.072 mm,异型气膜孔入射角的范围在60°~70°之间。使用锥束CT(computed tomography)测量方法对气膜孔几何特征进行检测与评价是可靠的,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2.
出流孔型对平板气膜冷却影响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孔型对平板气膜冷却的影响,针对圆形,扇形,水滴形,收敛缝形四种气膜出流孔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圆形孔、扇形孔和水滴形孔气膜出口下游出现从中心向上抬升的反向旋转涡对,将主流燃气卷吸进来;收敛缝形孔在侧向的扩张型面使得气膜出流在展向的覆盖更为均匀,这有效地阻止了高温气体的侵入;在相同吹风比下,收敛缝形孔在气膜出口附近区域的平均绝热冷却效率则明显要高于其余三种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这种差距越发明显;孔型对对流换热系数增强比的影响区域仅局限在邻近气膜孔出口大约7倍气膜孔径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03.
氢氧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热环境十分恶劣,头部气膜冷却是主要辅助冷却手段之一,圆孔头部气膜冷却是重要的设计方案。对圆孔型头部气膜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研究,考虑推力室外部再生冷却的影响,通过全面数值实验分析了气膜流量占比、气膜孔直径和相邻气膜孔面积比等参数的影响,提出一种非均匀分布的圆孔头部气膜冷却方案。结果 表明,在氢氧火...  相似文献   
504.
利用旋转第四轴、宏程序指令编程和G01直线插补编程,提出了实现某些回转类零件外周曲面上的规则槽、螺旋槽、异形槽以及各种凸轮的加工方法。用凸轮加工实例对提出的加工方法进行仿真验证,获得了较好的加工精度,证明了此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505.
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机角区的大范围回流通常会引起叶片通道中的三维阻塞现象,并伴随有强烈的掺混流动损失。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的TRACE程序,在其推进技术研究所的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包含5个NACA65K48直叶片)上,研究了位于端壁上的边界层吸气措施——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MTE)对该直压气机叶栅通道的角区分离进行控制,减小二次流动损失,进而削弱其对总损失的影响。通过基于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与相应的试验研究对比,端壁边界层吸气能够较好地重新组织角区气流流动,减弱附着于叶片吸力面尾缘的集中脱落涡,使得角区分离涡强度显著降低,由此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也明显降低,与无吸气状态相比最大降幅可达81.2%;在设计状态下采用吸气流量率为1%的MTE,总压损失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降幅为15.2%;试验测量中为9.7%。  相似文献   
506.
矩形冷却槽道内煤油热裂解过程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凌云  董宁  孙大鹏 《推进技术》2014,35(1):128-132
高马赫数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煤油再生冷却过程中易发生热裂解反应导致结焦,因此有必要在冷却通道中开展热裂解过程研究。基于热裂解反应产物试验结果建立了一步热裂解总包反应,对煤油在冷却槽道中超临界流动换热以及热裂解过程展开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将固壁的传热和槽道内流动反应进行耦合计算,与三种不同热流密度的实验工况对比。结果表明,在热裂解反应发生以前,两相流模型的温度分布和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但随着燃油温度升高到450℃,燃料开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两者开始出现偏离,温度越高,偏离越大。在引入热裂解反应模型之后,高温区域的温度显著降低,和实验结果吻合。热流密度越大,裂解反应率加剧,煤油反应转化率增大。煤油在弯折冷却通道中温度分布不对称。  相似文献   
507.
杨旭  刘友宏 《推进技术》2014,35(5):668-674
为了获得孔径比与冲击距对冲击/发散冷却层板隔热屏冷却性能的影响,采用商用软件Fluent,基于加力燃烧室隔热屏的工况条件,对7组不同孔径比和7组不同相对冲击距的冲击/发散层板模型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层板隔热屏内部被冲击表面的Nu数、层板隔热屏气膜冷却表面的冷却效果、层板隔热屏的冷气消耗和冷流体热负荷的变化规律,其对层板隔热屏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结果表明,Nu数与冷却效果均随着孔径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冲击距的增大而减小。其中随孔径比增大,平均冷却效果值最大增大40.5%,随冲击距增大,平均冷却效果值最大减小3.27%。  相似文献   
508.
旋转状态气膜换热机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涡模拟研究了旋转对单孔平板气膜冷却的影响,气膜出流的雷诺数为2600,吹风比为0.5,计算了静止和旋转数为0.02两种状态的流动和换热,从湍流结构演化的角度讨论了旋转状态气膜换热的机理.结果表明:①发卡涡是决定气膜换热的主要湍流结构,旋转状态发卡涡的形状和运动规律主要受哥氏力的影响;②气膜在哥氏力作用下向高半径方向偏...  相似文献   
509.
可控式液体润滑高速螺旋槽端面密封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了电磁加载装置和摩擦力矩测试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液体润滑的螺旋槽端面密封试验中.试验研究了端面密封坝处液膜特性、端面温升、端面摩擦力等密封性能参数以及端面闭合力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封坝处压力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转速较大时,端面的温升也较高.端面密封在液膜润滑下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利用电磁加载装置和摩擦力...  相似文献   
510.
郑卜祥 《红旗技术》2005,(2):19-22,27
根据航空发动机中大直径圆环条式零件多孔或多槽加工的工艺特点,突破传统典型分度装置的设计方案,创新性地设计出用两组滚动轴承进行滑轨分度的新型条式摆动夹具。该夹具结构紧凑轻巧、操作灵活方便、定位压紧可靠、分度精确、工艺性好,大大提高了此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