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332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5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烧蚀环境下的圆柱绕流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学科理论建立了高温高压气流环境下圆柱烧蚀、剥蚀的数理模型。利用离散涡方法计算流场与圆柱表面压力分布;采用三方程烧蚀模型计算热化学控制机制下的烧蚀速率,并将其与扩散控制机制下的结果相比较以确定烧蚀量;引入颗粒轨道模型求解剥蚀颗粒的运动。基于该模型对高温高压燃烧室内圆柱形烧蚀试件的绕流场、烧蚀量以及剥蚀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编程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条件下烧蚀环境对绕流流场的影响不大,而较高雷诺数条件下烧蚀绕流流场与无烧蚀绕流流场的涡街分布存在显著差别;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流场对烧蚀速率的影响甚微,较高雷诺数条件下烧蚀速率略大于无流场烧蚀情况;涡量的存在决定着剥蚀颗粒的运动轨迹与分布,进而影响尾流热场与烧蚀速率。该模型可为热防护材料的烧蚀实验提供参考,并为烧蚀、剥蚀过程的非线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32.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设计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设计分析技术的进展,探讨了计算气动热力学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设计的能力与局限性的现状,提出并讨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设计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高超声速飞行器瞬态表面温度和气动加热率计算技术;(2)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机理模型技术;(3)流-热-固多场耦合计算分析技术;(4)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33.
高速热气流模拟风洞的供油流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热气流风洞模拟实验系统对供油系统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变频调速加旁路比例节流阀调节的燃油供给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各个环节的特点,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燃油供给系统流量反馈的大纯滞后特性,提出了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加预测控制的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满足了高速热气流模拟实验系统对燃油流量控制品质的要求,控制效果优于普通的PID和模糊PID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34.
利用TalyScan15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及其分析软件,对含有纳米碳粉、碳纳米管、复合碳纳米管、微米级磁性铁粉和不含微纳粒子的高硅氧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烧蚀特性与所引入的微粒子高温结构性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微纳粒子自身的高温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材料的烧蚀性能,含有高温结构稳定的纳米碳粉、碳纳米管、复合碳纳米管的试样,其烧蚀性能较不合微纳粒子的试样有明显提高,烧蚀表面粗糙度也有显著改善;含有高温结构稳定性差的微米级磁性铁粉试样的烧蚀性能较不含微纳粒子的试样明显恶化,烧蚀表面的粗糙程度明显增大.其机理是高温结构稳定的微纳粒子通过自身的耐高温特性及其对材料结构的增强作用提高了材料抵抗了高温气流冲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5.
风洞流场的噪声和湍流度是影响层流边界层转捩实验结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验初步研究噪声对转捩的影响,实验包括:输入声影响和风洞流场的噪声。本文的结果表明:声频和声压在数值上都存在敏感区,风洞噪声是宽带噪声,以低频为主(至少低速风洞是如此),这对层流边界层转捩有重要作用,风洞噪声会随风速加大而增高;在稳定段用栅格改变湍流度时,实验流场的噪声会随湍流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6.
风洞实验需要高品质的来流,但部分高超声速风洞由于加热器特性可能导致流场中存在气流旋转,为了消除或减小旋转,提出了在风洞稳定段前加入反向旋转气流来抵消气流旋转的思路。为验证该思路及了解高超声速流场中旋转程度总体效应,设计了一种带翼模型和高精度滚转力矩天平。在Φ0.3m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中进行了M6、总压约2×105Pa、氮气常温时(电弧加热器不通电)多种进气条件下的滚转力矩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旋转,滚转力矩系数Cl最大为1.657×10-3,采用约2%总流量的反向气流可达到滚转力矩系数降低2个数量级的效果,为提高风洞流场品质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37.
阿牛巴流量计在氢氧火箭发动机大流量气流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某型号氢氧火箭发动机大流量气流试验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决.定采用阿牛巴质量流量计进行气体流量测量.介绍了阿牛巴流量计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对流量计的管道安装、流量数据计算进行了详细描述,将阿牛巴流量计与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阿牛巴流量计在试验中具有良好使用效果.最后对阿牛巴流量计的性能特点、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38.
抑制舰尾流扰动的飞机着舰导引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关注自动着舰导引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H∞优化设计理论,分别构建了独特的H∞飞行/推力系统及H∞导引系统增广模型.不同于传统单输入单输出的设计,赋予飞行/推力系统内回路本身就具有抑风扰动的性能,而且所构建的H∞导引系统外回路满足轨迹动态跟踪精度,并进行了抑风扰动的处理,从而明显地强化了抑风效果.文中的设计机理及所提出的H∞控制律实现途径均得到有效的实时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39.
火箭燃气射流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强  李军  曹从咏 《推进技术》2003,24(2):109-111
为了优化火箭发射承载设备的设计,使其避免燃气射流的热损坏。采用细丝热电偶测温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某型火箭固体发动机燃气射流的总温分布。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历程曲线中存在若干相对稳定状态,对应于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得到了可能发生热损坏的温度分布区域。实验得到的温度分布与理论结构基本相符,与数值模拟存在一定差异。文中简要分析了细丝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240.
雾化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横向喷射混合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双流体模型对液态雾化燃料在直简形燃烧室中横向喷射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气相用二阶迎负TVD格式求解三维全Navier-Stokes方程,液相用二阶预估、校正NND格式求解三维Euler方程。描述相间相互作用的常微分方程用预估、校正的二阶Runge-Kutta法求解。分别考察了喷口处气相压力、相间速度滑移、液滴直径和燃烧室入口处预置的超声速流向涡对雾化燃料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较液相的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